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3诺贝尔文学奖热门素材积累

2023-10-10 13:59|编辑: 李老师|阅读: 134

摘要

你们的国家——中国,我在童年时就多少次梦想过的地方,我在想象中在那里漫步……晚上,我常常以为看到了被夕阳映红的云彩里的长城。

北京时间10月6日晚7时,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得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评语为:

“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关于2023诺贝尔奖的热门素材有哪些呢?一起来学习文学奖相关素材吧!

安妮·埃尔诺:写作就是挽留岁月中消逝的记忆

01.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02.生活并不能支配什么。它不会自己书写自己。它是沉默的、无形的。书写生活,就是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而不是发明或改造,就是要把它镌刻在形式里,镌刻在句子里,镌刻在词语里。

03.你们的国家——中国,我在童年时就多少次梦想过的地方,我在想象中在那里漫步……晚上,我常常以为看到了被夕阳映红的云彩里的长城。

04.我们换了电视。彩色屏幕上的世界更美了,里面的一切都更加令人向往。黑白照片与日常世界——它是它们严肃的、几乎是悲惨的底片——建立的距离在渐渐消失。

05.父亲永远都不会打消小商人脑子的这种看法:好人和坏人。

06.对他来说,所谓的好人就是那些到他这里来消费的人,而坏人就是那些到战后市中心新建的商店去买东西的人。

07.每当在这个时候父亲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联合起来敌视他。(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他恨自己的低三下四,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和所有生意人的心理一希望整个城市里仅有他一家商店卖东西。

08.当我们需要买一个面包时,父亲也要让我们跑很远的路去买,就因为我们隔壁的面包店的人不到我们的店里买东西。

09.在一幅电视广告里,父亲在报纸后面徒劳地尝试像他的小女儿那样,把一粒糖果悄悄地抛向空中再用嘴接住。

10.这个世界留给她和她同代人的印象,她要用来重建一个共同的时代,从很久以前逐渐转变到今天的时代——以便在个人记忆里发现集体记忆的部分的同时,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素材解读】

1. 学会思考。凭借着巨大的勇气和敏锐的观察力,安妮·埃尔诺揭示了阶层经历的痛苦,描述了羞耻、羞辱、嫉妒以及无法看清自己是谁的困境,她取得了令人钦佩和持久的成就。

2. 本色自我。生活就像一个舞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我们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众不同的是,像安妮·埃尔诺的大作家,无论在失败还是在成功面前,都能保持自我本色。

3. 创新。《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书中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这是一种文学上的创新。

【适用话题】

做自己、与众不同、生活的哲学、本色、创新

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材

1、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当有记者。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多维解读】

1.百年梦想。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

2.感恩故土。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适用主题】成长路上、铭记、心灵的故土、心愿、感恩

2、乔治·萧伯纳

英国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一生完成了51个剧本。因作品《圣女贞德》的巨大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备受人们的崇敬。即使遇到误解与攻击,他也总是用镇定自若的态度和机智的语言去解释或回答。

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他应邀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这个人的挑衅。谁知道萧伯纳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他指着场内的其他观众说,“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出剧本演出吗?”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响起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

还有一次,萧伯纳在一家旧书店翻看削价处理的书,看到了自己的一本剧作集,而且该书的扉页下方有他给朋友亲笔书写的“乔治·萧伯纳敬赠”。他当即买下这本书,在题赠下写道“乔治·萧伯纳再次敬赠”,然后将此书又寄回给那位朋友。

萧伯纳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他一直活到94岁,墓碑上风趣地写道:“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都一定会发生的。”

【多维解读】

1.宽容之美。成功的人很多,但成功之后能够像萧伯纳这样宽容的人却很少。无论是他礼待挑衅时的那个深深的鞠躬,还是再赠友人作品时的那份雅趣,无不展示了他豁达的胸襟。这种性格,也正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

2.淡然处世。生活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时候,你刻意地去重视或是追求,带给你的反而是无尽的烦恼;你淡然地面对一切,美好或许便悄悄地来到了你身边。

【适用主题】语言的魅力、情趣、态度、微笑、礼节、淡然

3、海明威

海明威,这位夺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六点半,他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十二点半。为了便于修改,他喜欢用铅笔写作。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一天写7支铅笔!令人惊叹。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文章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还得改一遍。他认为,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六个月,修改又花了五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一直没有离开房间。

【素材解读】

1.勤奋追求。成功的途径或许各有不同,但勤奋几乎是成功者共有的特点。一个能够一天写完7支铅笔的人,一个能够连续改稿96小时的作家,会不成功吗?

2.办事严谨。最美的雕塑,往往要经历千雕万刻。同样的道理,最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也离不开反复严谨地修改与完善。当我们看到海明威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他为此付出的辛苦劳动。

【适用主题】成功的理由、追寻、勤奋、标杆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2023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素材

2024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4-03-05

2023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2023-09-10

2024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2024-03-04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