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批强基生硕博衔接专业明确,强基出路政策明朗;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进一步调整,再次释放诸多积极信号。2023年强基计划招录形势呈现出哪些趋势?2024届及低年级考生备考有哪些影响?未来强基如何发展?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综合进行分析预测,初高中考生及家长重点关注。
2023年强基计划招录形势分析
近期,西安交大、中科大、南大、复旦等高校纷纷明确第一届强基生硕博衔接去向,强基出路政策明朗!对于在读强基生及关注强基的同学家长们来说都是一颗定心丸!
在强基本硕博衔接政策明确后,强基计划值得重新审视。
2023年强基计划在实施战略方向上迈出重大步伐,招录政策几处调整所释放的积极信号极具代表性,体现了强基计划未来的趋势。一起来看详细介绍!
2023强基计划招录复盘
01、报考热度稳定,录取完成度高
继2022年报考人次从187万+腰折到86万+后,2023年报考人次稳中有涨到88万+(仅作热度参照,非报名人数)。并且部分高校招办透露,2023年强基计划普通类招生计划完成度较高,且第二类破格生有超额完成情况。
如南开大学2023年录取考生153名,超额完成招生计划,破格考生计划超额完成;四川省强基计划院校共录取考生341名,对比2022年增加39人。
从2023年情况可以看出,大家对强基计划很少存在盲目跟风等情况,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初高中考生家长更有充足的时间了解,确认学业规划方向。
02、优势专业持续拓展,关键领域专业加入
2023年强基招生专业再次突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北大生物科学类专业新增天体生物学培养方向、哈工大新增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材料类)、飞行器制造工程(航天机械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类)、大连理工大学新增生物工程专业、兰大新增草业科学(草类植物生物育种)专业。
随着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加入,分数也随之出现变化,如河南省哈工大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材料类)专业入围分比其它专业最高多28分。
03、入围分数线更具参考价值,降分空间5-30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研究近几年强基报考数据发现,各高校强基入围线对比统招有5-30分优势,分差明显。
在2023年高考分数线下降的情况下,对比位次来看与2022年持稳定状态。也存在热门校热门专业分数趋高,部分院校专业分数突低,属个别现象。入围线基本可以客观反映报考情况,同学家长可进行参考择校。
04、8校招录模式革新,政策需通盘了解
2023年浙大、中科大、西交、同济、厦大,5校加入“复交南”模式,“全员破格式入围”,高考出分前校测,所有报名成功的考生均可参加初试,高考出分后直接录取。
8校新阵营打破常规,对清北及相近档次高校形成冲击,生源战愈发激烈,低年级考生可提前考虑择校方向。
①强化笔试权重,利好竞赛生。依据初试成绩入围复试,让成绩处在边缘线但有突出学科优势的考生有更多翻盘可能。
②高考后即校测,备考时间紧张。尤其还可能与综合评价校测撞车,择校需要通盘规划,考生家长还需多了解相关政策。
③另外,中科大采用初试入围全国竞争。按照总计划5倍划定全国统一合格线。这一政策有利于中科大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才,但对于一些高考/竞赛弱省的考生来说有点吃亏,目标中科大要做好备考。
05、强化核心科目优势
2023年除原有采用加权高考成绩入围的院校外,华南理工大学也加入这一行列,各院校主要对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采取加权成绩入围的方式,突出核心学科的作用。
给核心科目特别是数学学科加权,可能是未来理工类高校强基计划的趋势。低年级考生家长需重点关注数学成绩的提高。
06、校测是选拔核心,设置合格线注重综合素质
强基校测笔试难度往往大于高考,尤其清北华五等名校,达到竞赛难度,想要在校测中脱颖而出,需要一定竞赛思维。
面试方面,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性、探究性科研能力和潜质考察较多,学科领域前沿研究等知识储备必不可少。
2023年共有14所高校设置校测合格线作为录取的前置条件,结合强基校测难度,这一要求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名校综合评价预测未来设置校测合格线很可能会成为主流。低年级规划除高考成绩外更应重视校测备考规划。
07、报名材料多样,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关乎成绩
2023年强基计划对于材料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如复旦大学B类考生需上传由中学盖章的高中阶段成绩单;南京大学第一类考生、重庆大学需上传学科潜质、学科领域特长材料;中科大可上传省一/国三竞赛获奖证书等。
从报名材料的调整可以看出,强基计划各院校对于学科竞赛、学科潜质及兴趣更加注重。
另外,部分高校明确说明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会作为面试成绩的一部分,且在强基计划初审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高中同学务必引起重视!
08、破格生进行审核,优中选优更加凸显
上交大、复旦、南大2023年也加入破格生审核阵营,通过审核的考生具有破格资格,未通过的考生可取消报名,以第一类考生报名或转报其他院校强基。
破格生的政策调整实现优化分流,往年扎堆报空情况减少,让录取更加均衡。
09、首届强基生硕博培养落实,政策明朗
2020年第一届强基硕博衔接培养已明确,其中不乏出现航空航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大家争相报的热门专业,对在读及关注强基计划的同学家长来说,都是一剂定心丸。
且与强基计划刚实施时相比,2023年各高校强基计划不止在招生简章中对培养方案的表述更加具体细致,大部分高校还会在本科招生网发布详细的培养计划。低年级考生家长可提前研究各校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结合考生未来的发展目标,提前选定目标高校。
2024强基计划趋势预测
01、第一批强基生硕博衔接明确,优势专业登场
近期,复旦、西安交大、厦大、武大等校2020级第一批强基生硕博衔接明确。航空航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这些热门专业的出现让大家直呼强基生赢麻了!
可见大家对强基实施的认可程度,且强基本硕博培养让同学免去和普通考研生的竞争,如今又出现大家喜闻乐见的专业,强基报考人数在未来很可能逐年上涨,分数线也随之水涨船高,同学们想要成功录取,最好提前规划,尽早打算。
02、专业放开,释放积极信号
无论是首届硕博衔接培养,还是近两年强基本科招生,在招生专业上都有所突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增加了多个相关交叉学科专业。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未来高校不断扩大优势学科领域实力,强基计划也会更契合国家战略方向,在更多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投入招生及培养拔尖人才。
03、更多高校招录机制突破,跟进调整
高考后出分前校测的模式从2022年的3所增加到2023年的8所,这一模式让高校在招生中尝到了甜头。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预测未来或有更多高校跟进调整强基招录机制,将校测调整至高考出分前进行,但不论如何调整,校测永远是强基录取的关键所在,2023届及更低年级考生更需明确校测重要性,提前备考校测。
04、破格生审核扩容,重视多维发展
除清北破格生审核外,2023年上交大、复旦、南大也加入破格生审核阵营,这一改变虽然利弊共存,但不可否认的是各校对竞赛生要求越来越严格,更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预测,未来强基计划各高校对破格生的要求只高不低,不止竞赛无用论不攻自破,且还要求竞赛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竞赛阶段,更要提升在校成绩及综合素养。
05、校测依然是强基选拔的核心
无论是校测合格线的设置,还是核心科目成绩加权入围,无不体现了校测依然是强基人才选拔的核心,考生务必重视。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预测设置校测合格线这一政策会有更多高校跟进调整,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主流。低年级规划除高考成绩外更应重视校测备考规划。
给低年级的备考建议
强基计划要不要报?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从机会策略讲,强基计划对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无疑是多了一次进入名校的机会,建议能报名的一定报名参加。那么对于目标强基计划的初高中生同学及家长,主要有一下4点规划建议:
1、提前关注政策趋势
每年强基政策都在调整变动,不断释放新的利好风向。建议初、高中低年级提前关注政策信息,透析政策底层逻辑,做好规划和报考准备工作。
2、综合成绩+学科特长潜质、学科竞赛素养多元化培养
不论是强基入围规则的调整还是校测的变化,都揭示高校选拔人才的核心始终在于学科特长潜质和综合素质,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想要冲击名校,数理化生信息等学科的竞赛素养拓展非常有必要。文史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更是必不可少。
3、重视生涯规划培养
不管是新高考选科还是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都要求考生对未来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尤其是目标重点高校的考生,这一规划越早越好。
(1)初、高中低年级考生需要深入新高考选科各个组合的优劣势,基于自我认知及未来就业意向,在综合考虑个人优势及高校政策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2)高三年级的家长和考生,更需全面了解和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前了解和关注意向高校、专业及多元升学路径要求,提前做好应考准备。
4、目标清北强基重视过程性考核
清华北大在招生上是异于其他校的,除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优秀,招生选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
清北组织举办的各种体验营活动就是过程性考核的一种,如夏令营、冬令营、大中衔接活动(金秋营)、春季联赛等活动。目前,虽模糊化体验营的作用,但在历年招生告诉我们:体验营绝不仅仅是“公益活动”,一贯优秀的优秀营员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自主选拔在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