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整理

2021-03-23 10:41|编辑: 吕老师|阅读: 539

摘要

教育部考试中心整理了2020年高考全国卷各科试题评析内容,帮助考生更好的了解全国卷命题及考察情况。本文整理了全国卷地理科目试题评析,供各位考生参考。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20年高考全国卷各科试题评析,详细介绍了2020年高考真题命题特点。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地理科目试题评析详细内容,供2021届高考生参考。

相关推荐丨2020年高考全国卷各科试题评析

高考真题下载丨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摘要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延续以往的特点,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在教学与考试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与平衡点,助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正文

2020年高考地理科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助力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试题以稳为主,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近些年的特点,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试题稳中有变,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关键能力考查,紧扣主干内容;试题既科学地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精髓,又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在“稳”与“变”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与平衡点。

1、发挥立德树人功能,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枢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2020年高考地理科命题通过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围绕符合劳动教育要求的典型案例设计试题情境,引导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品质,确保立德树人在高考地理科的落实力度和实现效果。

1.1 弘扬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从多角度呈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并从自身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1~3题,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为背景,考查不同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建设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全国Ⅱ卷第44题,以南宁市那考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成功案例为素材,考查“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环境治理模式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那考河从昔日的“纳污河”蝶变为如今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的原因,体会我国治污理念的根本变化及其积极作用,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高考地理试题关注人地关系,引导学生理性面对人类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4题,围绕高原鼠兔对高山草甸生态影响这一生态环境问题展开,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系统多过程联系以及要素的影响,从而认识到高原鼠兔的合理防控策略,进而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2 挖掘地域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因自然地理环境和发展过程的差异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地理试题以此为依托考查其中蕴含的原理,引导学生树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3题,以近年来火热的“夜间经济”这一新业态为背景,通过北京某企业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引来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这一现象,要求学生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全国Ⅲ卷第43题,以徽杭古道安徽伏岭镇至浙江清凉峰镇段逐渐发展成为徒步旅游线路为背景,要求学生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从徽杭古道货运功能被废弃到逐步形成旅游功能的转变,引起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开发重要性的共鸣。

1.3 探究农事活动,崇尚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农业生产的劳动智慧,可与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相结合,在学生心中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6题,选择西欧顺坡垄设计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阐释地理现象并进行探讨的能力;试题背景材料给出2个方面的冲突(坡度较大的坡耕地采用不利于保持水土的顺坡垄,喜光的葡萄种植在纬度较高且气候湿润的地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该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特征是一定地域中人类与地理环境长期协调结果的认识,从而形成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观念。全国Ⅱ卷第4~6题,以巢湖平原某地农业生产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试题呈现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培养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引导学生认同以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意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辛勤工作。

2、发挥服务选才功能,助力学生终身发展

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1]。2020年高考地理科命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理论框架,运用教育测量学相关理论与技术,根据学科素养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实际,重视信息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力求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落到实处。

2.1 搭建情境平台,重视信息整理与加工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形成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起点。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注重选取新素材、创设新情境、提供新信息,搭建关键能力考查平台。试题材料蕴含丰富信息,试题形式多样化,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等地理工具,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快速、准确地从试题材料中将关键地理信息提取出来,进而提炼、整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抽象、推理,建立关键地理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全面地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6题,以山东省邹平市某玉米油公司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为背景,结合玉米油生产工艺、产销链条和物流联系等情况设计考查内容;试题通过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的有机组合,设计多重问题,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提供的企业位置、生产工艺特点、产品运输方式等信息进行组织,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对具体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进行分析,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全国Ⅲ卷第4~6题,以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为素材,综合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推理依据虽然植根于图像信息,但是要避免简单的看图说话,需要学生具有地理信息关系的敏感性和信息整理能力。地质剖面图是广大地学工作者经过野外调查研究和室内总结后,对野外工作区地质状况和规律性的一种图像表达,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全国Ⅲ卷第7~8题,通过提供某一区域地质剖面图,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能够还原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

2.2 着眼逻辑线索,强调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是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程度的手段[2]。表达的过程是重新梳理问题和再认识问题的过程,能够逻辑清晰、简单明了地对地理事物、规律和研究结论进行阐述,是对地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科学论证和探讨的基础。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对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通过设计多层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组织语言作答,通过表达的条理和层次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7题,通过提供三期玄武岩的地貌特征,要求学生按照地理逻辑关系将形成“先后次序”与侵蚀程度差异结合起来,运用规范、恰当的地理术语,分析不同地形单元的形成时间,考查论证和阐释能力,引导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全国Ⅲ卷第36题,围绕废置矿场乃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设计问题,要求学生分析世界客源市场,学生的表达需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按空间尺度依次分析每一种客源市场。

2.3 聚焦现实问题,引导培养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地理问题的认识过程都是辩证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和原理,如果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所掌握的知识就成为机械的信息,基本理论也会异化为教条;因此,辩证思维能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现实问题所必须的。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围绕地理环境的特点与性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9~11题,围绕林线上移现象,重点探讨植被分布的形成与变化机理,要求学生既要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又要明确生态环境仅提供了植物生长、竞争、种子传播等生物过程的平台,而植被分布是所有生物过程综合的结果,从发展变化的视角分析植被分布变化规律,深入理解生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生物过程也存在变化。异曲同工的还有全国Ⅲ卷第9~11题,围绕气候变化和火山活动干扰下林线、雪线等地理界线的分布和变化,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植被地理分布的影响。2组试题既考查学生对区域分异和地带规律的理解程度,也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认知水平,充分体现学生在面对复杂地理事象时的思维品质。

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3题,以“仿建知名景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旅游开发环节的认知,以及旅游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关系的理解;通过“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旅游景点”等信息,引导学生对“仿建知名景点”做法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辩证思考,多要素和多视角地综合看待这一现象。全国Ⅲ卷第37题,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能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能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通过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具有相应的生态功能,人类不能过度强行改变;试题采用开放的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3、发挥引导教学功能,促进教学内容优化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化认知过程考查,充分体现学科本质和价值,通过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考查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引导教师开阔地理视野、丰富地理视角,使高考地理成为助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引导教学改变机械训练、重复做题的方式。高考地理试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养成运用地理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方法,认识、理解、解释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活化地理内容学习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等,都蕴含着地理原理。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地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观念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地理学应用价值的认知。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6题,素材选自我国东北地区辽河平原的某城市居住区规划,通过对当地冬夏季盛行风的判断、不同建筑布局对风的阻挡和疏导效应的认知,展示如何通过居住区内建筑布局达到对气候环境的趋利避害,具体、生动地诠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程理念。

地名蕴含着特定时期一个地域的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地理环境特征,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和保留。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传统聚落的名称往往都体现了各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1~2题,聚焦陕西榆林地区,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区内聚落分布对水源的依赖关系比较突出。通过分析地名与地理要素的关系,考查学生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影响”的理解程度,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材料论证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2 强化地理过程理解

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反演区域特征的形成过程,构成传统地理与现代地理的分界。除关注地理事物在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地理过程更强调地理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7题对敦化盆地实际地貌简化和模式化后,要求学生综合地质作用的内力、外力因素,完成区域地形演化过程的重建,体现了地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目前的区域地貌特征只是地貌过程瞬间表现的理念。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7题,以金沙江(云南段)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这一现象为背景,考查该区域内、外力的作用过程,通过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引导中学地理教学重视地理过程的探究。对于地理过程的学习,单靠简单记忆无法实现的,必须加强对地理过程的理解性学习。

3.3 深化地理联系认知

区域对比与区域关联是地理学最经典的研究方法。通过区域对比和关联,可以发现科学问题,同时还可得出具有区域普适性或限制区域普适性的机理和结论,由此地理学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科学问题。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9~11题,呈现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2个典型区域的区位,通过降水量差异比较考查大气环流和气候类型等主干内容,通过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比较考查物质、能量迁移等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内部比较考查水文、水循环等主干内容。人们通常说的东西向差异主要体现在湿度(降水量),南北向差异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温度),这样的表述并不全面。通过该题组的考查,可以促进中学地理对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更加深入,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区域差异的产生原理。

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6~8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绿洲冷岛效应展开,在温度指标上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关注较少的地表温度,同时突出夜间冷岛这一研究的前沿和难点。试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热量、辐射、蒸发之间的关系以及能量在区域系统(大气与地表、绿洲与沙漠)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强调知识与能力素养的结合,注重对单因素变化引起的多过程平衡关系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系统的理念与框架,深化对地理联系的认知。

综上,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充分反映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体现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较好地实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通过搭建丰富多样的学习探究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精心创设新颖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地理信息整理与加工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弘扬生态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崇尚劳动的意识,促进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全国卷试题2020高考真题高考试题分析

2021年新高考八省适应性测试分数线及一分一段表汇总2021-03-14

2020年高考全国卷各科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整理2021-03-12

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2021-04-12

没有更多了

  • 2024北京高三一模

  • 2024选考科目要求

  • 专业录取分数线

  • 2024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海淀一模试题

  • 西城一模试题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