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及经典范文

2020-06-03 14:49|编辑: 张老师|阅读: 315

摘要

6月2日,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公布!我和我的祖国、学习强国、中美经贸磋商、垃圾分类、我太南了等词语上榜,一起来看词语解释及范文,2020年高考有可能考啊!

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出炉,这些流行语出处是什么?有哪些知识点?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解释及延伸知识点,一起来看!

我和我的祖国

2019年,一首《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唱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一部《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讲述了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人生经历。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我和我的祖国”共同成长的人生历程,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我和我的祖国》, 伟大的时刻有你有我!

让人欲罢不能的主题曲,让人潸然泪下的小故事,让人惊叹不已的演出阵容,《我和我的祖国》首日票房破2亿。这部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人民网等联合出品的电影,用7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光时刻,串起了无数个平凡的“你我”心中那份拳拳爱国情。

每个伟大的时刻都是由无数平凡和渺小组成。把“我”跟所有观众连接起来,释放每一位观众心里的情感,是这部电影的努力方向。正如电影的总制片人黄建新所说“我们就是想把《我和我的祖国》的这个‘我’拍好”,因为他们最普通,但他们内心最深处有温暖、有情感、有伟大。

从为了新中国第一面电动国旗“万无一失”的林治远,到为了第一颗原子弹惊世一爆不敢与爱人相认的高远;从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一秒不差”的升旗手朱涛,到把奥运会开幕式门票送给汶川地震孤儿的张北京……电影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击中了每一个“我”内心最深处的柔软。这感动,来自于中国梦不断照进现实的自豪,更来自于“那就是我”的代入感。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女排夺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2015年九三阅兵,电影中人物的经历,见证了祖国每一次向前的坚实脚步,唤起了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忆。不管是身处繁华的首都,还是身处荒凉的草原;无论是生于建国初期的70岁古稀老人,还是成长于新世纪的青春少年,每个“我”都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重温了记忆,找到了共鸣,牵引出了与祖国最深层的情感羁绊。原来,那些镌刻在新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伟大时刻,那些熠熠生辉的璀璨画面,有他,有你,也有我!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我和我的祖国》带领我们重温了新中国70年的峥嵘岁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与中国的血脉相连,激发了我们内心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中,在共和国的星河里,正是无数个“我”默默奉献、无私拼搏,用忠诚、执着、朴实的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对事业坚守,坚定不移为国为民奉献,撑起了共和国的铮铮脊梁,筑起了共和国的雄伟大厦,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我和我的祖国》既是一部献礼的影片,更是一封写给祖国的情书,用“我”的故事、“我”的经历、“我”的感动向祖国表白:此生无悔入华夏!

金色十年

指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金砖”五国携手走过的第一个十年,初步显现发展与合作的“金色效应”。回顾这十年,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未来,金砖国家将继续携手共进,推动金砖机制不断发展,打造更富活力的第二个“金色十年”。

在团结合作历程中携手奋进

2001年,当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把“BRIC”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想必不会预见到今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蓬勃发展。11月13日至14日,美丽的巴西利亚迎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金砖”依然熠熠生辉。

这是一块分量十足的“砖”。目前,金砖国家加起来,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6.46%,人口总量也占世界人口的近43%,贸易额约占世界的15%。2018年,金砖国家占有33%的全球GDP。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43%,未来5年,其贡献率将超过50%。

这是一块成果亮眼的“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甚嚣尘上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面对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遇严重冲击,金砖国家握指成拳,立场一致,就支持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发出强有力声音。此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5年来发展迅速,成为现有全球和区域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

这是一块顺应新时代的“砖”。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当今这个大发展的时代,正大声呼唤大变革、大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变化之一。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合作机制顺应时代要求,也必将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金砖国家重任在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全球治理中占据更加主动有利地位,是大势所趋。金砖国家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使之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这正是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所在。

金砖合作机制不是一个闭合的环。平等、开放、透明、包容,权利共享、责任共担。这块“砖”,叩响的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新时代。在金砖国家之间,不同的文明交相辉映。在金砖国家之外,“金砖+”不断把朋友圈扩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同国家的同样追求。在这条大道之上,金砖国家携手同行。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正式会晤。如今,在热情似火的桑巴大地上,金砖峰会掀开第二个“金色十年”的新篇章,继续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添“砖”加瓦。

学习强国

“学习强国”平台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综合创新性学习平台。该平台首次实现了“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的学习,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

用“学习强国”充电蓄能

“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起来很方便,一有时间就可以打开手机进行学习。它第一时间更新中央重大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传达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会议内容,让我们第一时间就能学习党中央重大会议精神。现在,全体党员干部已经养成了每天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机关支部书记王佳说。(5月27日,四川新闻网)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中宣部主管,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党员干部要用好“学习强国”,不断为自己“充电蓄能”。

当前,我们正处身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根据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本领恐慌类似于“电池电量不足”的焦虑,要克服本领恐慌就需要学习。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长本领,避免“电池电量”不足的焦虑,减少使用“低电量模式”,以满满地“电量”迎接各种挑战,展示全新作为。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现在工作节奏快,很多人没有时间静下心来仔细看书,这是现实的问题。“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重视学习教育,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在理论学习中,党员干部要崇尚实干避免清谈,要做新时代的行动者,不做只说不做的清谈客。

党员干部学习,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今天学习的内容,不一定今天会用到,但总有一天会用到。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学以益智、学以修身、学以增才、学以治国,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电池”,才能不断地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充电,不断拓宽未来工作发展趋势的眼界和视野,才能准确分辨事物的方向,不间断的、持续释放自身的能量。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有“一口气吃成大胖子”的想法。党员干部要广泛学习,多方面储能,善于深化学习,提炼能力,抓好学习质量关口,狠抓能力化升级,以过硬的能力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中美经贸磋商

指中美两国围绕经贸问题进行的磋商。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中美通过对话磋商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才能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顺应世界各国期待。

会当水击三千里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

19年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全面介绍中美经贸磋商基本情况,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磋商的政策立场。

自信、开放、包容,这是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气度和风采。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充满自信地向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行,近14亿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心之稳来自实力之强、潜力之大

19年5月28日,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拉开帷幕。约8000家中外机构、3.6万多名客商及代表、3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寻找蕴藏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巨大商机;

同日,美国指数编制公司明晟(MSCI)如期将中国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包括18只创业板股票在内的26只中国A股进入MSCI中国指数;

还是这一天,中国政府公布文件,聚焦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短短的一天,折射出今日之中国与全球经济脉搏的同频共振,迸发出耀眼的活力与动能。

信心,源自强大的国家实力和稳定的经济社会大局——

今日之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年贡献约30%的世界经济增长份额;2018年,经济总量跃上90万亿元大关,从80万亿元迈上90万亿元台阶,仅用了一年,而从1万亿元到10万亿元,中国用了14年;

今日之中国,以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立起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新产业茁壮成长,中国经济动力十足;

今日之中国,科技创新势头强劲,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全球第二,“2018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十七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凸显;

今日之中国,拥有覆盖13亿多人的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创造年减贫1300多万人的脱贫奇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书写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

信心,源自更健全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更完善的宏观调控能力——

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扰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一系列务实措施出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发力,稳住发展态势,开拓增长空间;

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稳扎稳打,为中长期发展闯关夺隘、铺平道路;

面对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诸多矛盾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重大区域战略渐次铺展,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中国市场吸引力世界瞩目,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尽管风浪不断,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好、潜力最大、韧性最足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对自身的发展模式更加自信。”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如是说。

信心之足来自机遇之“时”、时代之“势”

世界再次聚焦中国高铁速度。

19年5月23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填补了航空与高铁客运之间的旅行速度空白。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需求,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成功把握全球高铁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机遇”,让高铁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是今日中国准确把握时与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生动缩影。

信心,来自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

出货量57.5万台、增速65.7%。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创新型企业直面挑战、赢得市场响亮回应。

“从实验室做起,集中资金、精力专注研发。”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说。率先推出1080P全高清智能投影、120英寸4K双色激光电视,成立AI无屏实验室、建立开放的创新生态,极米科技在饱和的家庭视听领域冲出重围,用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风险叠加冲击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今日中国,经过40年高速增长,发展面临关键一跃的历史关口:人口红利减弱,制度红利、技术红利亟待挖掘;社会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愈发凸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新机遇不是天上掉馅饼、顺水推舟的机遇,而是逆水行舟、滚石上山的机遇。”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说。

把握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机遇,把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机遇,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把握加快绿色发展的新机遇,把握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机遇……

今日之中国,迎难而上,在苦干实干中创造机遇,在把握机遇中书写新的历史。

信心,来自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大势的洞察力和行动力。

截至去年5月上旬,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企业展已吸引超过250家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参加,大大超出去年同期进度,不少展区“一位难求”。

“今年我们将继续带着最先进的产品来中国,展示航空、医疗、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新技术,同时,推动我们的供应商等合作伙伴来参加进口博览会。”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政策副总裁陈荣生说。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容自贸试验区、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国机遇,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分享者。

今年1至4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4%;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3万家;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3%。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27日的报道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一个努力通过教育、国际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改进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国家”“从与中国的合作中我们获益要大得多”。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开放中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繁荣,今日之中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其势必不可挡。

信心之坚来自亿万人民的奋斗与创造

和美国进口商合作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对冲加征25%关税的影响;加大力度开发日本、印度、欧洲以及南美市场……浙江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美方新一轮加征关税后,竞争优势小的产品有可能丢失市场。企业正集中全力提升竞争力强的产品,绝不让发展停滞。

企业家算细账、政府想办法、海外合作伙伴出主意,努力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多元化市场,这是记者近期在东部大省浙江调研了解到的情况。

坚韧不拔、信心满满,这是千千万万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搏击的精神,更是亿万中国人民奋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写照。

这,正是中国信心的坚实基础、不竭动力。

这是今日之中国——

数字化无人工厂中,用机器人造机器人正在上演;人工智能开启认知革命;高铁、无人机领先世界……制造强国正在崛起。

这是今日之中国——

旅游、文化、体育等升级类消费欣欣向荣;无人超市、刷脸支付、线上线下一体店,新零售不断刷屏;农村电商遍地开花……满足近14亿人口不断升级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大市场吸引全球目光。

这是今日之中国——

过亿户市场主体、9亿劳动力、以亿级计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人才成为宝贵资源,创新创业被赋予时代荣光,一些领域科技水平从跟跑到并跑、领跑,文明古国向创新强国进发。

这就是今日之中国,既有直面困难挑战的韧性和勇气,也有谋求更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这信心,来自坚定不移的方向指引、道路选择,来自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勇气和决心。

19年5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等10个方面的改革意见。

每临大事有静气。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不断出实招、亮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最大限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深化改革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系列举措让中国发展动能更足。

这信心,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不断满足人民需求、激发人民活力。

落实个税改革、鼓励创新创业、加强生态治理、推进脱贫攻坚、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人民关心的问题将得到更好解决。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动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经济“崩溃论”“硬着陆”“失速论”种种外部杂音中,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历史会告诉未来。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汇聚近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今日之中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奋发姿态,风雨无阻,浩荡前行。

最美奋斗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开展了“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张富清等278名个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等22个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这些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个时期的先进分子、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

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勇攀高峰的科研巨匠、为国捐躯的英雄先烈、植根基层的党员干部、舍己为人的道德模范、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躬耕舞台的艺术大家……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奋斗。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委组织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自群6月启动以来,经遴选推荐、网上投票、集中审议等环节,至9月正式公布名单。这份“最美奋斗者”名单,涵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堪称奋斗中国的“群英会”。

幸福源自奋斗。人民共和国七十载壮丽征程,是一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斗史;而先进模范,是这部不朽史诗的精神坐标。打出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的王进喜,参与了中国从脱下“贫油帽子”到成为产油大国的进程;带领亏损小厂成为跨国集团的张瑞敏,见证着“中国制造”破茧成蝶的飞跃;在家乡悬崖上硬凿出一条“麻怀出路”的邓迎香,为“减贫奇迹”贡献力量……他们用奋斗书写下个人发展的无限可能,汇聚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从文盲遍地到教育强国,从缺医少药到健康中国,从短缺型经济到高质量发展,奋斗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金钥匙。

成功在于奉献。奋斗有千万种姿态:有团队协作,也有个人打拼;有白手起家的创造,也有年复一年的劳作;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有危急时刻的抉择。无论哪一种,奉献精神都是最闪光的品质。有人曾问张富清:“您看上去个不高、身不壮,为什么打仗这么厉害?”老英雄回答:我的秘诀就是不怕死,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情愿牺牲。不怕死的张富清,不怕脏的时传祥,不怕累的孔繁森,不怕苦的“神舟”团队,心中牵挂的永远是百姓冷暖、国家安危。理解了小我与大我的辩证法,奋斗永远不会迷航。

平凡造就伟大。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来自工矿车间、科研一线、村镇社区、大中小学的“最美奋斗者”,其实是70年来亿万人民奔跑逐梦的生动缩影。此外,身边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老师学生,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的人,同样可亲可敬可学。一颗石子激起一片涟漪,比学互促、见贤思齐,必能凝聚起拼搏奋斗的强大力量。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农兵劳动模范,到改革开放后的科学家、企业家,再到新时代的创业者、扶贫干部,不同职业群像勾勒出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场景。在“最美奋斗者”的评选环节,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应各方要求,表彰名额由最初的200名调整为300名,并增补了部分老英雄、老模范、老先进、老典型。这充分说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每一代人的贡献都会被历史铭记。正是在一辈辈人的接力奋斗中,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才充满活力、永葆青春。

奋斗是70年的发展密码,也是新时代的精神气质。“最美奋斗者”的设立,就是为了让人们铭记新中国的奋斗历程,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新征程上的实干热情。沿着“最美奋斗者”的足迹,近14亿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硬 核

译自英语“Hardcore”,最早指一种节奏强劲、充满爆发力的说唱音乐形式,后被用来形容那些使用难度高且特立独行的事物,如“硬核游戏”“硬核科普”等。近年来,其含义和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衍生出很厉害、与众不同、让人震惊或难以理解的意思,如“硬核老头”“硬核人生”“硬核规定”“硬核年会”等等。

“硬核老人”引狂赞 年轻人为理解而感动

大连地铁上出现的一名老人,因腰部悬挂的LED小牌显示“勿需让座”四字,被称为“硬核大爷”。这位名叫刘增盛的老人今年76岁,他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

现实中,“该不该给老人让座”一再引发讨论,甚至引发过不少冲突。有些老人强硬要求年轻人甚至少年儿童给自己让座,甚至“用拳脚说话”,由此出现了“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这种群体性污名的偏激言论。

“硬核老人”现象,对污名老人群体的言论可谓重重打脸。其实,像大连刘大爷这样的“硬核老人”不在少数。

前些天,还有一个“‘容嬷嬷’搭公交把让座男孩按下去”的视频上了热搜——“容嬷嬷”扮演者、83岁的李明启老师,将给她让座的男孩按到座位上,一直站着。这也代表了自强而又通情达理的老人的形象。

在我看来,老人未必要这般“自强”,毕竟,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如年轻人。通情达理的老人之所以更受追捧,是因为现代社会更强调对人格和权利的尊重。而关于“该不该让座”的争论中,不少年轻人认为,“我们不是不愿意给老人让座,更不是不认同尊老理念”,而是某些老人不该认为年轻人让座天经地义,更不该强求年轻人让座。

让座、尊老、扶老护老一直是主流。不让座的年轻人中,除了尊老意识不强的情况,身体不舒服、下夜班疲倦等情况恐怕更多。刘增盛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易”,可谓一语中的。老人和年轻人互相体谅和理解,才能让社会秩序更加文明与和谐。

“硬核老人”们身上的“勿需让座”的牌牌,把“该不该让座”的讨论升华了一个层次: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前提下讨论“让座”问题,老人要理解年轻人——竞争激烈时代的年轻人不容易;年轻人要理解老人——不是每个老人都认为“让座天经地义”,“身体还可以,站着没问题”的老人是主张“勿需让座”的。

在我看来,76岁的“硬核大爷”之所以引来网友狂赞,首先赞的未必是“勿需让座”的主张,而是对“理解”的感动。一边是老人身上“勿需让座”的明示,一边是仍然有很多年轻人在给“勿需让座”的老人让座,进一步消释了“代际矛盾”的误解,有助于复原代际关系与社会和谐的原本面目。这才是“硬核老人”现象的最大价值所在。

垃圾分类

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印发。7月1日起,号称“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条例——《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11月15日,《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发布。垃圾分类反映出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

垃圾处理“困”在何处

垃圾处理事关公益民生和城乡环境,社会关注度高,公众话题性强。作为一个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垃圾处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依然面临较多挑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我国垃圾处理行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同时存在,不同性质的问题复合交织,导致媒体报道和公众认识垃圾处理困境时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颇。客观认识我国垃圾处理困境,有助于尽快走出困境。

首先,要客观审视我国垃圾处理取得的重要成就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起步较晚,但整体上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同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卫生填埋与焚烧发电并举、生物处理为优化节点的技术格局基本形成,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的商业模式基本成熟,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居环境安全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我国垃圾处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居民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作为最典型的邻避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和落地越来越难。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垃圾经层层转包外运后非法倾倒进入长江、太湖的恶性事件。

此外,我国农村垃圾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非法倾倒、随意堆放、无控处理、简易处理仍然比较常见,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亟待各级政府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的收运和处理服务。

作为公益民生保障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之于城市,就好比卫生间之于家庭,社会各界在对此类设施严格要求的同时,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值得重申的是,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国的垃圾处理,成就要充分肯定,问题也应毫不规避。

其次,要平衡好垃圾处理当务之急与久久为功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国大部分区域,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建设、结构优化与水平提升依然是当务之急,分类减量是久久为功的慢工细活。人们常用“垃圾围城”“垃圾围村”来描述垃圾问题的严峻程度,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建设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来替代城市或村镇周边大量存在的垃圾堆放点、无控处理场、简易填埋场。事实上,我国大中城市“垃圾围城”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依靠的就是市场化机制作用下处理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与运行。

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出现“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出现垃圾处理能力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处理需求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短期内不可能出现下降。同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在全社会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必须将高标准的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根本依托。

(作者:刘建国,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先行示范区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作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继续"敢为天下先"

当年的海风掀开厚重的面纱,梦和初心的队伍从脚下开拔。

深圳,孕育于国家最切近的现实,包裹着国人最憧憬的目标,蕴含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繁荣富强的梦想。39年前,在改革开放亟待打开局面的情况下,中央决定创办经济特区,深圳自此承担起先行先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重要历史使命。

从设立特区到引入第一家外资企业,从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到实行股份制、开启证券市场,从建立蛇口工业区到开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敢为天下先”的深圳,从曾经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如今跻身全球城市30强之列,聚集20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突破2.4万亿,成为了一座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更重要的是,敢闯意味着整体推进。深圳不仅要闯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让体制机制活血化瘀,整体活络起来,而且通过先行先试,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深圳特区建立以来,闯出千余项全国第一。“社会主义怎么走”,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在深圳的探索中寻找到答案。

当改革进入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制约的攻坚阶段,触及的矛盾越来越复杂,遇到的困难越来越突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清醒的判断、坚定的态度、果敢的抉择,无不基于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如今,中央给深圳再一次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这是面对未来向深圳发出的启动改革开放排头兵新征程的最新号令。

正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所要求,深圳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从之前的“先行先试”到现在的“先行示范”,未来深圳的各种实践一定要有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示范意义,并能带动其他城市做得更好。

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置入的是国家现代化的宏大格局与全球城市竞争的恢宏视野,任重而道远。深圳改革发展一路走来,铺开的是一条奋发实干之路。从“杀出一条血路”走向“闯出一条新路”,深圳就是要扎扎实实去探索新路,而这条路上没有前人足迹,必须靠实干来开辟。

得风气之先,才能不断引领时代。为此,深圳要继续“敢为天下先”,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今,追梦的人们雄姿英发,迎着万里长风再一次出发。

基层减负年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这同时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

基层既要“减负”也要“提质”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

这份重磅文件一经公布,广大基层干部“喜大普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加之,各种无谓的会议、文件、督查、考核,增加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得“白加黑”“五加二”成为了很多基层干部工作的常态。“忙碌”“加班”“压力山大”的基层干部,他们渴求“减负”,希望轻装前行。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负”迫在眉睫,但做好做实为民事业,“提质”也刻不容缓,因此必须答好基层“减负”和“提质”两道题,在“减负”和“提质”中让基层事业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减负”是为了更好“提质”。给基层“减负”只是手段和方法,让基层工作“提质”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精文简会,杜绝文山会海,是为了让基层干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抓落实”“跑现场”上面;规范督查考核,狠刹“痕迹主义”,是为了让基层干部免受干扰,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破难题;关心激励干部,减少“一票否决”“责任状”,是为了理清权责,避免基层干部白了头又寒了心……总而言之,给基层“减负”就要还基层干部以干事创业的时间、评优晋级的空间,让他们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民服务的事业中。

当然,“减负”并不等于“少干活儿”,而是把基层干部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痕迹主义”怪圈中解救出来,将本就不需要干的活儿从基层干部肩上理直气壮的卸下来,让他们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抓重点工作,抓中心工作。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花费在形式主义的陪会、迎检、考核、撰写汇报材料等上,是一种“可耻的浪费”。“材料写不尽,表格填又生;凡是都留痕,干部两行泪。”不少基层干部总是抱怨“很辛苦”,其实,他们的辛苦更多时候不是来自工作本身,而是“辛辛苦苦的形式主义”。

“减负”就要减少“辛辛苦苦的形式主义”。具体而言,即写文撰稿不要热衷于词语堆砌,不要熬夜加班“稿来稿去”;领导开会不讲空话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涵养好会风;督查检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基层干部只有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桎梏,才能腾出拳脚集中火力做好本职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那么,“减负”之后该如何让工作“提质”呢?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形成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工作件件落实,事事有回声;其次,要创新工作,借助新型互联网技术思考简政便民之策,打通信息壁垒,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拧干形式主义“水分”,让实干者得实惠,倒逼基层干部在工作“赛马”中,增强业务能力,练就过硬本领;最后,树立问题导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集中攻坚一批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痛点”,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更好的工作,“提质”是为了让工作更好的服务群众,因此,“减负”和“提质”要“两手抓”“两手硬”。“减负”不“提质”,群众会质疑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提质”不“减负”,基层干部负重前行,身心疲惫,难以为继,非长久之计。唯有“减负与提质齐飞”,才能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实现共赢。

我太南了

系“我太难了”的谐音,用于说话人遭遇不顺、经历挫折时的沮丧、失落心情。目前两种说法都广泛使用。“我太难\南了”的走红,既表达了当代人对于生活困境所产生的焦虑和无力感;同时也像一个“解压阀”,为处于艰难处境中的人们提供情绪纾解的出口。

做个健康中国人 其实并不难

现在的年轻人太难了!六成年轻人害怕看体检报告,还有的人不敢做体检。这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9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的部分内容。在受调查者中,63.6%的人有过害怕看体检报告的经历,62.6%的受访青年表示平时压力大,怕体检查出问题,60.9%的受访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已经给身体造成了损害。

年轻人不敢体检透露的是,今天年轻人的难处尽管有许多,要生存要养家要供房、供车,但最大的难处是,对健康的投资几乎等于零。当然,情况有所不同。有的人不懂得如何做一个健康人,有的人即便懂得,也身不由己,难以做一个健康人。

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应当做一个健康的中国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首先是要有健商,并且对自己的健康在年轻时就要投资,而这种投资也并不难。

健商是指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健商与智商的区别在于,智商的遗传因素占比较高,但是健商的后天因素居多,教育、认识、毅力和情商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健商。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状态以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对其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以健商中的主要内容健康知识而言,年轻人对健康知识掌握得越多,就越能对自己的健康做出明智的选择,也就越能在生活方式上向健康和科学靠拢,以维护和保障自己的健康。当然,健商的培养和投资也与毅力和情商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实际上,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基本的健康知识,也知道自己“作”的行为都体现在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工作加班等几个方面。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年轻人不惜冒险去作出这些危害健康的行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得已。进入职场深似海,被海水淹没是常有的事。

为了业绩和升迁,需要加班加点工作,还需要陪客户喝酒抽烟,时不时还要熬夜甚至长期熬夜等。但是,这些行为通过毅力和巧妙规避,是可以大量减少的。明知抽烟喝酒有害身体,就要采取种种行动来避免,除了不得已的陪客户外,还是有大量时间是属于自己的,而且可以做到自我控制,不抽烟不喝酒。

做一个健康的中国人并不难的理由还在于,知道如何取舍,这既是一种基本的智慧,更是健商的核心内容。虽然要养家供房供车,天天996,压力山大,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还是可以有所选择的,可以选择不熬夜的工作,哪怕薪酬少一些,哪怕房子住得小一些,房贷延后一些时间还完,都是可行的,只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甚至可以选择压力不是太强的工作或转换职业。

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前提说的就是,谁拥有健康,才能笑到最后。因此,从年轻时就开始,为健康投资,做好自我保健,不把自己的健康都交给医生,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的生活态度控制健康。如此,不只是在年轻时做一个健康的中国人并不难,到了老年,也能做一名健康的中国人,让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猝死等远离自己,而且要尽可能达到较高的健康预期寿命。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言教育和网络,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0北京高考2019十大流行语十大流行语范文

2020年高校本科招生章程汇总2020-07-13

北京40万余中小学生返校复课 本学期不加课2020-06-01

2019年度汉语盘点: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2020-06-03

没有更多了

  • 2024北京高三一模

  • 2024选考科目要求

  • 专业录取分数线

  • 2024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海淀一模试题

  • 西城一模试题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