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论语》重要高考知识点梳理 2020届高考生必看

2020-03-12 12:03|编辑: 张老师|阅读: 2946

摘要

关于《论语》2020年高考考点,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论语》主要内容、考点梳理及备考策略,供2020届北京高考生参考!

《论语》是2020年高考北京卷经典阅读的规定篇目之一。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关于《论语》的重要内容及考点梳理,供各位考生参考!

北京考生在《论语》相关题型方面,得分率仅为0.60左右,因此,这部分内容对考生来讲,是重点又是难点。

一、关于《论语》的重要内容梳理:

1、“礼和仁”。

孔子生活在春秋中晚期,当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商周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礼制已经逐渐丧失,但是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的礼制还没有形成。

战乱纷飞、诸侯争霸,孔子反对以政治高压、残酷刑法来强迫人民服从。孔子所强调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所强调的“仁”,是一种道德规范。从现实看,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

孔子所阐述的“礼”核心可以理解为“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是“正名”的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正名”的内容。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超过100处,但是在不用的情境,孔子对“仁”解释也是不同的。

从整体精神来把握的话,《论语》中有关“仁”的解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类型一:“仁者爱人”,对“仁“的原有意义进行确认和继承;

类型二:“克己复礼为仁”,对“仁”这个概念进行扩了扩展和提升,提出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培养,也从另一面体现了做人的根本道理。

类型三:“泛爱众而亲仁”,要把对家庭的亲情、血缘之爱扩展为对朋友的友爱,对社会的博爱;

类型四:“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能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好处,这种“仁”是最高境界,也是“圣”的境界。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历史上首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在教学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

关于教育的作用,按“克己复礼为仁”说法,培养具有弘道和行道志向的,德才兼备的君子或者志士,这是孔子对“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

孔子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

1.广泛而不精

2.知识面过窄

3.把学习看得太容易

4.有畏难情绪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和补救。

孔子提出教学过程应划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更完美的体现。

因此:高考生——一个现代知识青年,对于这样的亲民爱人、胸怀天下的文明,对于这样的一个传承了两千年的文化母体,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解、认识,这有点说不过去,“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更是新高考对考生考查要求之一。

二、高考对《论语》的考查范围:

从2018年起,《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

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名著,具有滋养人的精神品格、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双重作用、形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和能力,对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北京考试院

对于高考生来讲,《论语》所有内容在复习中不一定顾及到,现实中也没有必要全部顾及到,因为就考查的本身特点来看,考查的内容和方向更倾向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考生审美能力,感悟古人的智慧。简短的语句,表达更宽、更广的道理。

2、对现代人来讲,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特别能引起现代人思考、感悟、完善的部分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3、考生除了了解,还要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不仅仅体现了学经典,还要起到对经典的升华和传播作用。

例如2018年北京高考卷: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微写作第三篇:

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是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2019年北京高考卷: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1)“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总结:

1.2018、2019高考直接考查考生对《论语》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2.考生正确作答的前提:准确把握文本的整体意思,最好的切入点就是从重要的关键词入手。

3.2018、2019高考选材,分别涉及孔子“教育”、“仁”的理念,属于孔子的影响力较广的思想内容。此外,关于“礼”的思想是不是2020年考查的重点方向?

4..关于“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考生只有准确作答才能拿到分数。

由此可见:

考生在备考中,应该注重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的积累:

方向一:《论语》中,体现了孔子哪些思想?例如“仁政、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这些需要考生做相关总结。

方向二:提升理解能力,“文字大意——关键词——回归大意”是很好的思维模版。

方向三:体会《论语》中所以体现的思想的“先进性”,在当时、在今天的作用有多大,“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在哪些方面?”

三、给大家列举一些内容做参考:

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物简介】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据《仲尼弟子列传》,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的言行多次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别人筹谋,是竭尽忠诚吗?和朋友交往,信守诺言吗?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融会贯通的真知灼见吗?”

【体现的思想】:自省则明

【联系现实】

君子进以修身;退以养德。时时反躬自省,自然得失自知。有过则改,无过加勉,兢兢业业,栗栗惕惕。

静夜独处,天籁无心,良知随雨露回归,灵性乘星月降临。正是我们透视内心之时,透过喧嚣斑斓的外象,剥去粉饰与伪装,放下为生存而刻意表演的面具,此时扪心自问,平日所行是否无愧于天,无怍于地,无欺于心,圮损于人。

生活赐予我们的总是如带壳的稗子,只有慢慢地咀嚼与自省,才能有所体味对于坚硬的生活而言,我们无力改变什么,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求诸己身,反躬自省,获得心灵的宁静。面对强势,我们虽然无法抗争,却可以保持沉默,默然而处,也是一种有力的坚持,而正气也就在这沉默之中育养,是为仁之至境。这比那些违心的“巧言”更显得正直而有骨气,也必然赢得人们的敬仰。

2. 【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夫子说:“富于哲理的格言,能够不听从吗?比照反省,改过自新,是可贵的。婉转地给予劝导,能够不乐意听取吗?对于听到的话能够深入思索、寻究到原因,是难能可贵的。盲目高兴而不加分析推敲,表面顺从实际却不改正,我对这样的人实在失望啊。”

【体现的思想】勤于思考;提高分析辨别能力

【联系现实】

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言论和行为不加分析地服从或抵触都是不恰当的,应当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凡事都要经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不要盲目顺从,也不要意气用事,要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思考。有些事既然发生了,就必然有其依据,要多角度地进行综合分析,不要固执于一己之见,要全面地进行推理研究,力求探寻到其内在的联系,从而找到症结之所在。古人说:“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明暗也。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贤愚也,真正要做好一件事,就要学会深入地思考,多做调査研究的工作,努力寻求到自己的方法,使面临的问题得以妥善的解决。

3.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曾子病了,召集他的学生们到他身边,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谕示我们:‘小心谨慎呵!就像来到深渊边,就像行走在薄冰上。’(回顾一生)从今以后,我知道我可以解脱了!你们懂得了吗?!”

【体现的思想】生命可贵;此身珍惜

【联系现实】

人生多艰,不但要受到来自生活的压力,更是受到各种疾病等天灾人祸的摧迫,能够平安度过一生是值得庆幸的。生死不可避免,无论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到来。走到今天,已经很是难得,“算是真正落幕了”,应当感到快乐。因为我毕竟到达了终点,可以说是完成了所负的使命,尽管不太尽如人意,总算是到解脱的时候了,可以休息了。对于生命来说,那些过去的磨难都是不足道的,不论当时多么困难,毕竟都走过了,有什么理由不为之欣慰呢!

不论我们的处境多么困难,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关爱我们的人,就应当好好地活着,好好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经》)此生此身受之于父母,不可不珍惜,只有兢兢业业,谨慎小心,这样才可能渡过那一个个的陷阱和危难,使自己生命的航船安全驶抵彼岸。当我们回顾平生所走过的路,在挥手告别人生之时,能够完整地去见我们的父母,无愧地面对后人,无所牵挂,心安理得地离开,是何等地欣慰啊。因此,对于生命赋予我们的每一天,都应当珍惜,并为之努力奋斗,在这世间留下我们的划痕。

声明:本文来源于云天高考,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0北京高考论语知识点

人民日报写给青年的八封信 八个角度看高考写作素材2020-03-02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作文的黄金标题及绝佳素材运用技巧2020-03-10

高考作文素材:盘点疫情中那些振奋人心的古诗词2020-03-11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