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北京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中华文化传承》

2019-08-30 15:42|编辑: 吕老师|阅读: 2200

摘要

高考作文需要积累,北京高考在线收集了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中华文化传承》,供北京考生参考。

高考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部分,中华文化传承一直是我们特有且近几年收到高度重视的话题。北京高考在线以“中华文化传承”为主题,为大家提供模拟题和范文,供参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脱贫国,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限制性

1. 内容限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以材料为基点。“以上材料”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在谈文化的传承问题。第一则材料让考生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第二则材料谈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考生需要思考该怎样让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兰州拉面”传承下去。第一则材料是站在理论层面说的,第二则材料相当于第一则材料的具体化、现实化。

2. “请结合上述材料”的引导语要求考生行文时必须与材料一或者材料二相结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要与共享相融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的得失等角度立意。“联系你的生活”,具体来说就是要联系“改革开放40年来”,你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明确告诉考生立意方向。因此就审题立意来说,题目没有设置大的障碍,反而是更容易审了。

3.文体限制。“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提示文体更倾向于议论文。

审题开放性

1.“中华文化传承”这一问题的立意角度广泛,可以就“中华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对其传承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就具体的中华文化类型,如品牌文化、饮食文化等,对其在传承方面的问题阐述看法;也可以就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展开论述。

2.在对“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发表观点时,可以从材料一给出的文化传承需要共享角度进行立意,可以从材料二给出的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等角度进行阐述,也可以从其它合适的角度,如创新发展、提高质量等角度进行阐释。

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由材料一“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展开联想,也可以由兰州拉面的传承问题联想到其他文化品牌的传承问题。还可以思考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那么文化传承也应该与时俱进,有传承,有创新。

解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旨在考查并引导考生正确对待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题目由材料一、材料二和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一选自十九大报告,从理论高度上强调中华文化传承需要与共享相结合;材料二从现实角度讲述“兰州拉面”在传承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任务材料则指出了写作的具体要求。

参考立意

1.文化传承,共享共荣。2.与时俱进,推陈出新。3.珍惜品牌文化,释放文化活力。4.饮食文化的根在文化。5.挖掘文化精髓,传承饮食文化。

范文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变化的,总在不断地除旧布新,影响世界;又是不变的,凝聚着独特的根和魂。上下五千年,是什么使它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呢?

回答这个问题,既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回答。

首先,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要挖掘它的根、抓住它的魂。大到民族精神、主流文化,中到理想道德、文化流派,小到像“兰州拉面”这碗汤的传承,都要深入研究它的内在精神、核心价值。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从秦始皇坑杀儒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魏晋隋唐玄学佛学的挑战到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的反抗与回归。两千多年中,儒家思想一直在变,但它仁政爱民、经世致用、修养道德等的根和魂没有变,它早已扎根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今天,我们重研国学,古为今用,正是发掘先人智慧,把儒家思想的根和魂保留下来,再次使它焕发活力、推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其次,文化要传承,必须与结合时代,与时俱进。

文化传承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儒家思想是这样,“兰州拉面”也是这样,当人们带着情怀来吃的时候,为顾客提供养生之道的这一碗汤就要让人吃得舒身更舒心。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虽然“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但再好的文化要传承下去,都要能够与时俱进。

某外国元首在参观故宫时说:“我想最古老的文化是埃及文化,有8000年历史。”主席点了点头:“对,埃及更古老一些。”然后微笑着说:“但是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近年来兴起的文物热、博物馆热,就是在老百姓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满足,精神生活亟需更加丰富的情况下,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结合时代需求,将文物的神秘面纱揭开,并把它们送到了普通百姓的面前。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既有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等电视节目的大力宣传,又有各种文物主题展览的推出,特别是节假日期间的集中展览,还有各种文创用品的开发推广。传统的文化、久远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老百姓更加明白了我们从哪里来,将会往哪里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华文化的活力。这需要一代代人把文化的根和魂留住,与时俱进,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传承品牌文化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在充满矛盾和现实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改变,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一刻都有新生事物,旧的事物会不停被更换。饱食之人对新生事物无所用心,安于现状者无心接受新事物,思想老旧者易抵制新事物。这些人对待新生事物永远都是吹毛求疵。但是,不管你拥护或抵制,新生事物都会发展,一切都会前进。向前走的路总是崎岖的,但走过去了就是光明大道。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辩证的看待新生事物。每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表示着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又高了一步。与时俱进,学会接纳每一个有可能,每一个机会。封建之所以要鄙弃就是无法认识到新生事物的成长性,守着固有的,不跟随潮流。我们要学会认识新生事物、适应新形势,张开怀抱拥抱新生事物,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世界的发展。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历史更新又换代,文明转眼几千载。只有创新才能拔开人们遇到的障碍。

——题记

一碗“兰州拉面”,一张阿大家的葱油饼,一串老北京的糖葫芦,一碗老北京的炸酱面......是经过岁月的碾压而留存下来的积淀。它们不仅仅是小吃,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也是可寻找到的心灵慰藉。它们有权为更多的人来创造回忆,但这样就足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我看来,就这家葱油饼店而言,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里所谓的“新”并不是什么都要“新”。你可以在坚守原味的基础上去改变经营的模式与策略,进而广受大众欢迎。就拿“排队需要时间太久”这个问题来说,就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让客人在网上下单,在不改变原有口味的前提下,送货上门,这样不是可以省去排队时间吗?还比如口味问题,可以推出多种口味,就有具有时代记忆的原味葱油饼,也有清新健康的现代葱油饼等多种口味,这样可以由顾客自由选择,这与坚持原味并不冲突,而且还能增加客流量,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固守根本不是可采取的有力生存模式。中国古代的清朝正是因为闭关锁国,几乎与外界失去联系而落后于世界之林。再看现代中国,积极创新,“墨子号”的成功入轨让我国成为第一个应用量子通信的国家,“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大功告成,让中国开了“天眼”,与外星文明建立了联系。凡此种种,无不揭示了创新是多么重要的武器,大胆的想象与创新让我们过上了这么便捷的生活,要知道这些都曾是古人的想象啊!

历史为我们留下的记忆是很宝贵,也是一方净土,但我们不能因为固守一方净土而不去大胆地展望未来。而如果只是坚持原有的思想就很难去跟随时代的潮流。不仅仅是一家葱油饼店如此,一个国家乃至民族更是如此。

初心与创新并不冲突,要勇敢地迈向属于未来的路。

——后记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范文2020年高考作文

第27届叶圣陶杯全国总决赛高中组一等奖作文《在那坚定的誓言下》2019-08-29

2019年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初赛结果查询入口2019-08-30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