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19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9-05-14 10:34|编辑: 张老师|阅读: 411

摘要

2019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难度如何?考生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备战高考?北京高考在线网整理了2019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析,供参考!

2019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难度如何?考生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备战高考?北京高考在线网整理了2019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析,供参考!

一、整体说明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的考试已经结束。本次二模语文试卷从整体上来看考查方式非常灵活。名著阅读相关内容占很大篇幅,现代文从路遥相关的文章展开,文学类阅读选材是《红楼梦》原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另外,微写作全部都以经典名著作为载体展开考查。可见名著阅读知识在本次二模考试中不仅占有较高分值,而且起到贯穿全卷的作用。文言文考查了断句,但是没有考查翻译,诗歌鉴赏题没有了选择题,填空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备足够的词汇量。

从整体题型设置上看,对考生答题能力的考查与高考相比有相通之处:归纳总结能力、描述表达能力、辨析判断能力、思辨能力等,相关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二、具体分析

1.多文本阅读

第1题“像牛一样劳动”需要关注到“劳动”二字,因此“执拗”的对象是“现实主义创作”而非“作家对待创作时的一丝不苟、立足现实的态度”。第2题在原文中有原句,D选项是无中生有。第3题答题时需明确孙少平或孙少安所代表的人物类型,例如,孙少安:农村的改革者/乡镇企业家/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者/开拓进取者等,孙少平:奋进者/有志青年/勇于尝试,不拘泥于现状者/顽强拼搏者/农村知识青年等,概括这类人物在特定时代的重要人生经历及对待自身命运的态度,点明人物形象的意义。第4题需准确评价作品或抒发真切感情,可兼而有之,语言精炼。评价能够体现出作家现实主义的创作观或创作态度,或作品的现实特点;评价能够体现出作品蕴含的时代精神。第5题回原文定位时需辨析文本与选项的语言逻辑关系,文章中没有提到“人民就是一切艺术的创作的根底。”第6题,①作家要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②生命和创作与广大人民休戚相关,③创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作品,④将广大人民从精神上团结起来。第7题,明确判断依据(2分),结合作品相关内容(2分),说明理由(2分)。

多文本考查学生对名著《平凡的世界》是否有透彻的了解,人物关系与详细的情节是否都有所掌握。学生对材料读得不透时,第6、7题扣分较为严重,这两题都需要对材料的信息进行整合后再概括材料的要点。

2.古诗文阅读

第8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第9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辨析,第10题考查句子翻译辨析,这三道题目属于常规题型。第11题虽然考查诗句辨析,但ABD三个选项与文言文本相扣紧密,题目不算难。第12题,需准确理解苏轼观点,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这三步都需要有才能得全分,大部分同学缺漏了其中一两点,其实三个答题点都不难,主要扣分在审题上。

诗歌鉴赏,第14题,第一空:轻柔哀怨、婉转哀愁、如泣如诉……对应诗句“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其中“轻柔”和“哀怨”两个意思缺一不可。第二空:高亢激昂、铿锵有力、雄壮磅礴……对应诗句“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其中“高亢”或“激昂”,任意写出一个意思即可。第三空:缥缈幽远、悠然清远、绵长不绝……对应诗句“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必须写出“远”的意思。第15题,①解释“目听”(将抽象的声音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用通感的手法、画面感、可视性……);②结合诗句或意象;③分析通过该诗句看见了什么的画面;④分析听见了什么特点的音乐;⑤分析艺术效果1分。特别注意:第一个要点对“目听”的解释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分析与解释来呈现。

诗歌鉴赏填空部分需要先理解,再感受,最后概括。而简答部分先审题,清楚题目的要求再回文理解,然后针对答案要求来鉴赏及分析。14题许多同学不明白是对音乐的概括,写成了对情感的概括。第15题有的同学没有理解文本,不知道是在写音乐;有的同学读懂了是在写音乐,但是不会概括;有的同学概括了,但是没有分析;有的同学没有审题,没有从“目”和“听”两个角度去分析。第16题,有的同学根据以往阅读经验不断给文本贴标签:边塞诗、思乡怀人诗、送别诗……对内容把握因此出现偏差,许多同学没有理解出“曲”与“情”的关系。

默写部分,①苔痕上阶绿意为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苔痕为青苔的痕迹,阶意为台阶,有同学错写成“台”;②案牍,案指书桌或办公桌;牍指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案牍即官府文书,有同学错写成“犊”;③濯清涟而不妖,濯意为洗涤;清涟指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全句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有同学错写成“浊”;④纶巾:特指以丝带编成的头巾,多为青色,有同学错写成“纶布”;⑤樯橹:樯指桅杆或借指战船;橹即船橹,放置于船尾的划水工具。樯橹运用借代手法,借部分代整体,指船只、战船,有同学错写成“强”“墙”“撸”。

针对课内古诗词,进行相关内容理解记忆与默写。一定要理解。

3.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18题考查默写,19题需结合文本内对景色的描写,从而推敲“沁芳亭”的对联。第20题,第一处“笑”,贾政以客套示人,而内心对宝玉题“曲径通幽”颇为满意,还因众人夸赞宝玉而得意,也有敲打宝玉不要自得的意味;第二处“微笑”,贾政对宝玉的“沁芳”题名及题对看似未置可否,实则非常满意;第三处“冷笑”,贾政对宝玉评价众客拟题“都似不妥”的轻狂似乎颇为不满,内心实则无太多责备。第一处和第二处“笑”的意味应该有所不同(不同点:或对象、或原因、或程度)。第三处“笑”的意味应答出明确的态度。独到之处(观点):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外貌、微笑、细节)变化,表现出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不同心理(不同情感、不同性格),从而塑造了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第21题,特点:翠竹掩映,清幽雅致;泉水绕竹,自然灵动;布局讲究,(屋舍)精巧不俗。匠心:营造幽静清雅的氛围;为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做铺垫;映衬人物清高孤傲的性格、自然脱俗的高雅品味。

第20题很多同学是直接概括,没有分条概括,并且没有准确把握前后情节内容,所以读不出来人物的内心情感。第21题有的同学对于“好”没有概括,“匠心”实则是答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22题很多同学没有解释“草莽”,大部分同学答了“才情”之处,小说中主要性格特征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主题,但是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不清楚。

4.微写作

审题不清:①名著内人物和新时代的特点需要结合在一起;②对“青春”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所选人物不符合题目要求;③“对一部作品”的抒情,很多同学写成“对某一个人物”的抒情。

表达方式混乱:议论题写成抒情,抒情题写成叙事。

无视篇目:许多同学只选择自己擅长的篇目写,但是题目中又没有给相关篇目,导致最后答不对题。

名著微写作看似与以往考查方式一样,实际上难度增加了,第一,题目中限制了相关篇目,有的同学擅长一本名著的某一个人物的表达,但是题目的要求与其不符合,导致最后没办法写;第二,题目中限制了赏析的角度和方向,比如“青春”“新时代下”等等,增加了审题的难度。综上所述,名著阅读需要有扎实的积累,不要为了应试抱有侥幸心理。

5.大作文

①“心”与“空”,关系型作文,与之前考过的“学以成人”“海和浪花”比较类似,都是阐述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许多同学对“空”的内涵的解读很空,没有说清“空”是什么,没有写“装满”是什么。②“大世界”是目的,不是结果,因此“走向”强调的是过程,许多同学在审题上出现了偏差。

“空心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与自然失联的人,与群体失联的人,与信仰失联的人……心里失去了诗意、清纯、审美、合作、利他、进取、探索、信仰等等的人。把心“清空”是指什么?自主定义,比如清除追名逐利的欲望、杂乱浮躁的心态、怨恨焦虑的情绪、不切实际的理想目标、纷乱的价值观念……可以将“空心人”与把心“清空”结合起来思考,如:把那些虚名、浮躁、焦虑等负面东西清空,才能让信仰、激情、奋斗等良性的元素充实内心。有人远离群体,既不关心社会进步,也没有自身追求。这样的人屏蔽了他人和集体,自以为“清空”了世俗名利,实际上是脱离了社会与集体的“空心人”,应该充实心灵。……

走向大世界:①世界:物理的世界(现实生活、脚下土地)和概念的世界(文学世界、哲学世界……);②“大”世界:更广阔的天地、更有价值的生活……也可以是更复杂的环境、更富挑战性的未来;③“谁”在走:作品人物/文学家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未来世界的人们/企业/国家……④如何走向大世界?主动出发、被迫裹挟……⑤为什么要走向大世界?成长的必然、生活的压力、小世界的局限性、大世界的吸引力……⑥走向大世界的意义

三、备考建议

注重名著阅读的深入理解

重点人物关系、重点情节解读、微写作练习等,对于名著阅读的学习越早越好,主要的基本功在高一高二时期,时间相对比较宽裕,高三阶段主要是总结归纳及复习。

对古诗文的内容加强理解

跳出标签思维,学会真正读懂文本、理解文本,这样才能再不同的考试中、不同的题型中,发挥稳定。

注意审题

审题是清楚题目的要求和目的,只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才能得分,千万不要想当然,平时的学习注意逻辑思考。审题实际上是对关键词的理解。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19海淀高三二模高三二模试卷分析

2019年北京高三二模试卷及答案汇总2019-05-05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