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19年北京高三一模《论语》考点有哪些?

2019-04-24 10:22|编辑: 张老师|阅读: 1155

摘要

《论语》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名著之一,关于对《论语》的考察,今年北京各区一模试题都出了哪些考点?北京高考在线网整理,供参考!

《论语》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名著之一,关于对《论语》的考察,今年北京各区一模试题都出了哪些考点?北京高考在线网整理,供参考!

(二)阅读下面的《论语》四则,完成第13题。(6分)(19年东城一模)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③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13.以上四则内容都谈到了古代君子应具备的品格,请以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君子形象为例,谈谈对这四则材料中任意一则的理解。

答案示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就是一位重然诺、讲忠义的君子。他面对曹操给予的各种优厚待遇毫不动心,不惧艰险,执意回到了结义兄长刘备的身边。反观张鲁的谋士杨松,面对曹操的征讨,心中“利”字当先,贪财卖主,实为小人。

(语句理解准确,2分;结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解说合理,4分)

12.请根据文中“学之道”与“教之道”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19年海淀一模)

(1)学者有“四失”,即多、寡、易、止。请根据文意及你的学习体验,用四字词语概括“寡”“止”所导致的后果,并填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2分)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多则囫囵吞枣;或失则寡,寡则 ① ;或失则易,易则浅尝辄止;或失则止,止则 ② 。

(2)善教者有诸多好的教学方法,请概括出其中四种值得借鉴的方法o(4分)

(3)链接材料中的子路是否是个“善问者”?请根据上文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加以分析。(5分)

链接材料: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 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答案示例:

子路是“善问者”,善问者就像攻坚木,从薄弱容易的地方切入,然后专攻其要害之处,久而久之,疑难就解开了。材料中子路向孔子询问什么是君子。他首先得知修己以敬的自身层面上的含义,后又追问中明白在家庭社会这一层面的君子即修己以安人和国家天下层面的君子即修己以安百姓。在不断的追问中,子路从最基础的层面入手,层层深入了解何为君子,是善问。(观点1分+从易到难、攻其要害、追问2分+分析2分)

①《论语》蕴藏着孔子思想的精髓。请从“仁”“孝”“信”“学”中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它对你成长的启示。要求:解说准确,条理清晰。150-200字。(19年朝阳一模)

13. 以上两篇短文都讲到国君治国理政。《论语》中也有相关表述。这些表述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为政理念。请任选两则简要分析。(5分)(19年门头沟一模)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⑶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 服。” ——《论语·为政》

⑷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参考答案:

(1)为政者要以身作则,端正自身

(2)行德政,讲礼仪,使百姓知廉耻

(3)荐举贤才,选贤用能

(4)不用有勇无谋(匹夫之勇、贸然行事)之人//用有勇能谋(谨言慎行 深谋远虑)之人

评分标准参考:理念概括各1分,理解简要分析各1分,语言表达1分

13.结合下面《论语》选文中孔子的话语(可选其中一则或多则),谈谈你对语言“文”“质”及其关系的认识。(19年石景山一模)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宰予昼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答案示例:

我认为好的语言也应当是“文质彬彬”的。“文”指文采,“质”指质朴,二者均衡协调,生动但不浮夸,准确但不乏味,才是好的语言。子夏请教《诗经》蕴含的道理,孔子以绘画作比解答,典雅、形象而又简洁、含蓄。批评、教育弟子,孔子先以形象比喻出之,直率、严厉但不粗陋;继而从起居小事中阐发,语言平易而又含义深远。孔子言志,也是以诗意的生活画面和形象的比喻表达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孔子的语言,典雅不枯燥,生动不浅俗,含蓄不晦涩,准确不乏味,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宪问》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上面两则《论语》中记述了子路和子贡质疑而孔子肯定管仲是“仁者”的对话。请简要概括学生质疑和孔子肯定的理由,并说明孔子的回答反映了其怎样的思想。(19年通州一模)

【答案】答案示例:学生质疑的理由:管仲不能为主人死节,(又辅佐桓公,背叛主子)不忠。孔子肯定的理由:管仲辅佐桓公不以武力称霸,维护了天下的秩序,保存了华夏文明。孔子的回答反映的思想:评价一个人要看大处、大节、大信、大功。

②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5分)(19年东城期末)

答案示例:

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13.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1],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结合短文(1)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6分)(19年丰台期末)

注释:【1】如其仁:就是仁。

答案示例:

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这个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子如此的赞赏。

13.听了淮南王刘安的话后,你认为汉武帝该不该出兵?引用《论语》中的句子阐释你的理由。(4分)(19年房山期末)

13.参考答案: (4分)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汉武帝应该出兵。因为《论语》中曾经说:“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要使境内的人民欢悦,还要使境外的人民向往。文章里的汉武帝时期,国内已经安定,接下来就需要得到境外国家的拥戴,所以汉武帝应该出兵,借此树立在藩臣中的威信。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汉武帝应该出兵。南越国作为藩臣,已经信守和汉武帝的约定,在闽越国侵略自己的时候,没有擅自发兵,而是向汉武帝请示。《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以要想让境外的藩属国真正尊崇汉朝,汉武帝就必须重诚信出兵,以此立威来确定大国的威望。

答案示例三:我认为汉武帝还是应该出兵。《论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兵闽越的确给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命带来损失。但是汉朝作为一个大国更应该讲求道义责任,现在南越国已经信守约定,不擅自出兵。所以此时我们应该出兵,履行和藩臣的约定,借此彰显我们的大国担当。

答案示例四:我认为汉武帝不应该出兵。《论语》中孔子回答卫灵公曾经说过“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并且曾经批评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因此汉朝作为礼仪之邦按照儒家的思想应该以礼服人,汉武帝应该派能言善辩的谋士去对闽越国王,晓之以理,不战而使闽越知理亏退兵,而不是用武力使自己劳民伤财。

②某中学高考倒计时200天时,组织2000多名学生集体下跪,向父母行三叩首之礼,意在用传统礼仪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请结合下列《论语》选文中的一句话,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9年昌平期末)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注矣夫。”

注:“畔”通“叛”,这里指离经叛道。

① 学校高三年级某班将开展“与他人相处之道”的主题班会,请你以该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恰当引用《论语》中的语句。180字左右。(19年海淀期中)

一类:8-10分

第一篇

与他人相处之道,最重要的一点是宽容。《论语》中当被问到“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这个时候孔子的回答便是“其恕乎”,宽恕,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没有必要的矛盾,可以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他人的宽容,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美德的彰显,更是与人相处的关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变得宽容起来,不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与他人和谐相处,构建更美好的人际关系。(8、9分。观点鲜明、两则《论语》形成了一个整体。)

第二篇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犹为重要,它实质反映的是我们对彼此间的同理心。何为同理心,同理心,就是在我们与人交往时,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在近日人们热议的“重庆公交坠江”一事中,如果那位女乘客为他人的安危着想,不在司机行驶时大打出手,或许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常提醒自己,怀同理之心,行仁义之道。(8、9分。阐述充分,形成了多层次的论述。)

第三篇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和而不同”为准则,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其意为君子在与人交往中待人友善,同时保留自己的观点,小人则是一位求同明争暗斗。我们青少年自然应当学习君子之道,即“和而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总会有意见相左,观点不同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一味争吵定要分出高下固然不可取,委曲求全放弃自己的想法也不恰当,保留友善的态度,冷静阐释自己的想法才是我们应当做的,做到“和而不同”,与他人交往时便能游刃有余。(8分。观点明确,结合《论语》内容结合现实现象阐述)

14.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论语》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6分)(19年朝阳期中)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4.(6分)①本文认为,君主纳谏,臣子进谏,是君臣各自的职责,与“先有司”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意思是一致的。②本文认为用贤应用长处,舍短处,与“赦小过”赦免人的小过失意思一致。③本文认为应根据实际才能任选用贤人,与“举贤才”要重用贤人的意思是一致的。(“先有司”可以有“自己要做好表率”等理解)。

(二)根本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18年高考北京卷)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13.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

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①《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向同学介绍阅读这本著作的方法。要求:方法具体,有可行性。(18年东城二模)

14. 虢君是昏君,其御者竟然称之为“大贤”,对此你怎么看?请从下列《论语》选文中提取你需要的信息,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认识。(5分) (18年西城二模)

(1)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①之。”(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②;邦无道,免于刑戮。”

【注】①犯:(当面)触犯。②不废:不被废弃,指有官做。

14. 我认为御者的做法错误。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孔子认为臣子不能欺骗君主,若君主有错要敢于当面冒犯。御者明知虢君国破流亡的原因是喜欢谄媚、拒绝谏言,却称之为“大贤”,这是欺骗;其目的是为了自保,这是自私。可见,御者的做法不是正直的臣子所为。

例2我认为御者的做法正确。孔子曾说,“邦无道,免于刑戮”。如果国家(君主)无道,就要保护自己,使自己远离刑戮。御者一开始直言指出“君好谄媚”,引得虢君大怒,此时御者明白虢君已经无药可救,因此假意夸赞虢君是大贤,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能伺机逃走。御者明白应该放弃执迷不悟的无道之君,保存自己,这是一种智慧。

(3)为了弘扬孝道,某中学给学生布置了“我为父母洗一次脚”的作业,引起广泛议论。请从下列《论语》两章中择其一,结合该章中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项作业的看法。要求:正确理解句意,自圆其说,条理清楚。(18年西城二模)

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请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5分)(18年海淀二模)

②孔子说“见贤思齐”。请从《红楼梦》或《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符合原著,自圆其说。

9或10分

见贤思齐意为看到比自己贤德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与他比肩。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见到田晓霞后,少平便被晓霞的朝气和智慧吸引,与她一起讨论“国事”,读晓霞推荐的书、报纸,在钦羡晓霞思维的深度的同时,生发出对知识的渴望。我认为这便是见贤思齐的效果,比我们有才华的人有太多太多,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渴望学习的心,让自己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行,摒去自身的流弊,蜕变为更加“贤”的自己,正如少平一样,到那时,才会发觉,自己已然进入了更好的境界之中。

评语: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述充分。

8或9分

见贤思齐,意思是见到贤明或比自己好的人要思考想办法向其靠齐并达到同等高度,只有人人见贤思齐,社会才会充满正能量不断进步。《红楼梦》中香菱喜欢作诗,在她得知林黛玉作诗作得好之后,便把其当作自身榜样并主动拜师学诗,虽然香菱诗词基础差,但面对才华和诗词能力高于自己的林黛玉,她想的是如何能像她一样好。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香菱的诗终于有起色了。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想办法追赶上他们,这样才会有更好的自己,所有人都见贤思齐时,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将洋溢进步的力量。

评语:观点明确,举证恰切,对见贤思齐的认识理解略显肤浅。

8分

孔子说:“见贤思齐。”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贤者,就要想着和他成为一样的人。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贤者往往具有坚忍、仁爱、聪慧的优秀品质,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在今后的人生中指导鼓励我们。就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高中时代了解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此后,无论在工地做临时工,还是在矿上打工,都展现出坚毅的品质。这就是保尔这个人物对他的影响,也是他“见贤思齐”后所获得的品质。生活中我们时时学习贤者的“贤”,便能提升自我,也成为别人眼中的贤者。

14.文中第三段槐里先生表达了对曾点之志的认同,请结合槐里先生所说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槐里先生认同的原因。(6分)(18年朝阳二模)

答案要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之志是:在春天,穿着春服,长幼相携,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享受春风,表现出他对融入自然、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槐里先生认为领悟“曾点之志”就可以做到淡泊功名,微笑地面对任何处境,洒脱自得,所以他认同。

③《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都与教育、学习相关,请选择其中一个,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阐述你对这个成语的认识。

(2)《论语》中多次谈及“孝”。请从下面的选文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孝”的看法。要求:条理清楚。(18年昌平二模)

①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②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③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②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论语》的精义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从《论语》中选择一则名言,谈谈它带给你的文化自信。要求:深入挖掘名言的文化特质,谈出切身的理解与感受。(18年房山二模)

①《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论语》中关于“仁”有多种说法,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人也”。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选择一点,谈谈你对孔子“仁”的思想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18年东城一模)

(3)有人说,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请从下面《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根据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自圆其说,条理清楚。(18年西城一模)

①巧言令色,鲜矣仁。

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③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⑤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⑥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典型答案示例】

9分

选择“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谨慎小心而行动勤勉敏捷。首先,我认为即使人人都有话语权,所言的内容也应加以思索。而“讷于言”正是规范话语的保障。唯此,才不会出现网络上“互喷”,或是当事人受到舆论迫害的乱象。此外,我认为在拥有话语权之后,所言之事应有相应的行动加以匹配。而“敏于事”旨在提醒督促我们这一点。这样所言之物才非“大话、空话”,才有意义。因此,我选择③来提醒人们,“话语权”也是有条件的,也应为此付出行动。

9分

对于“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我所持有的观点是“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也就是说对于无论好恶的各种信息,我们都不可不察。在这个想说就说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我认为如果以无脑接收,跟随大众,人云亦云,而不加以自己的思考,那我们的思维将趋于平庸,甚至误入歧途。能够独立思考,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性质,不能摒弃它。只有明察好恶,才能让我们于一方净土中追求生命的高度。反之,我们将被各类信息迷惑,丧失我们宝贵的思想。

③同学三载,毕业在即,请给你的高中同学写一段临别赠言。要求:恰当引用下面的《论语》两则,语意连贯,感情真挚。(18年海淀一模)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优秀例文】

三年同窗千尺情。吾辈当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尺,不懈前行。当立经纬之志,抱社稷之重,以己之所学绘锦绣前程;循“君子之道”,立德修身,以期能“修齐治平”,不枉寒窗苦读之识。吾辈当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为规,不蔓不枝,以松柏之刚直苍劲,不畏寒栗为脊髓精魄,顶立于天地之间。以这等浩然正气行于浊浊尘世,不忘初心,不改本性。谨以此二言赠与诸君。前途无量,吾辈后会有期。

致挚友:三岁光阴,弹指一瞬。往昔峥嵘岁月,历历在目。曾共面患难,携手以渡;亦天真烂漫,花下泣衷。前路漫漫,再难聚首,唯此赠言,以表祝福。曾子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四海广阔,必有你我展翅翱翔之处,若兼以不拔超脱之意志,即便坎坷丛生、荆棘遍布,定能乘风破浪、鹰击长空。若遇人生低谷,万不可轻言放弃,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孔子亦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起起伏伏,本乃人生的无穷乐趣。莫愁前路无知己,今当约定,心之相系,随君直到“夜郎西”。

23.《论语》中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样,民众就会背着孩子来归附,“焉用稼?”这与《地气重凝》中第⑦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观点是否矛盾?请谈谈看法。(5分)(18年朝阳一模)

示例一:矛盾,我同意孔子的观点。为政者应注重用“礼”、“义”、“信”来引导百姓,而不是亲自去耕种。社会应有合理分工,为政者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治理国家,让百姓更好地知礼、崇义、守信,而不是去耕种土地。

示例二:不矛盾,我认为两者应该结合。一方面,为政者要用“礼”、“义”、“信”来引导百姓;另一方面,为政者也应该懂得稼穑之苦。这样,才能深入体验百姓生活,懂得百姓疾苦,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理。

13.《论语·颜渊篇》中,孔子与鲁国的权臣季康子谈“为政”:“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结合六合县学重修成功的原因,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认识。(6分)(18年大兴一模)

13. 答案示例一:领导人要真心为人民办事,必然会得到人民的响应和拥护(认识2分)。县令万廷珵想重修县学又不忍心增加百姓负担(1分),百姓感动得自愿捐资(1分);徐丙来受感动在教学之余协助重修的工作(1分),百姓又感动得自愿出力(1分),最终使得重修县学的工作顺利完成。

24.《张择端的春天之旅》中写到“在这座‘命运交叉的城堡’里,潜伏着命运的种种意外和可能”,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生命的思考。下列《论语》中的句子,体现了儒家对命运、生命的思考,请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18年丰台一模)(4分)

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②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答案示例一: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意思是死生听之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对此可辩证地看,虽有宿命论的成分,但也有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不为人类自身所左右的意思。

答案示例二: “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没有弄明白“生”的道理,是不能够懂得“死”的,体现了儒家重视珍惜人生来体现生命价值的思想。

15.文中称杨氏为“仁者”,《论语·颜渊》中,孔子释“仁”为“爱人”。请结合文意,概述杨氏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仁”。(5分)(18年顺义一模)

参考答案:爱自己的丈夫:为丈夫分析形势,指出他的责任;提出守城的办法;鼓励他带伤参战。爱百姓:为他们分析形势,鼓舞斗志;亲自为他们做饭,周到而公平。

(3)班里要设计一期以“高三的学习”为话题的板报。请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从下面的《论语》选文中任选一句,并据此写一段寄语与大家共勉。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内容有针对性,能自圆其说。(18年西城期末)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那么便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那么便会毁灭。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值高三,在最近的一段学习过程中,大家都很努力,花时间学习,可是成绩却没有提高。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只学习而不思考,这样做只是徒劳。我们要像孔子所说,做一个“学而思”的人,不能只“知其然”,还是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我们学中有思,学有所成,取得好成绩。

(9分)

我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由此我编写的寄语为“学且思终可成”。《论语》中这句话是说学习和思考是要兼备的,缺一不可。我认为这句话正适用于高三的学习中,以往的学习注重的是你是否学到了知识,而高三是以复习这些年所学为主,更加重视思与学两者的融合。有些同学知识已经都学到了但成绩并不出彩,正是由于他们不会思索到知识深层的含义,而并非他们不努力,所以学习之后,花时间探索其内涵,能举一反三,在考试面前就可以临危不惧,百战不殆了。

(9分)

高三的学习要学与思结合,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面对现在的学习情况,大家要学会学与思的结合。光学却不思那将永远不明白学了什么;光思却不学那将永远没有学习效果。所以在高三这一年,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多思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努力的完成学业,度过这一年。希望大家一起加油,用这句孔子的名句共勉,学会这种学习方法,为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不后悔地度过这一年吧!

②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 条理清晰。(18年海淀期末)

甲:德不孤,必有邻。乙:君子和而不同。

13. 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7分)(18年朝阳期末)

链接材料: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②链接材料中,有两种人是孔子和左丘明以为“耻”的,请谈谈对你做人有什么启示。(4分)

②(4分)孔子和左丘明都感到可耻的人:花言巧语,对人表现出过分的恭敬;把怨恨藏在心里,却表面上对人友善。(解释句意2分,认识2分)

15.《论语》中有孔子关于“友”的言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孔子的标准,你认为任意是公议先生的益友还是损友?为什么?(5分)(18年丰台期末)

答案示例一:孔子认为益友是与正直之人、诚实之人、见闻广博之人为友,损友是与谄媚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夸夸其谈的人为友。就公议先生而言,任意直言不讳,点明公议先生的处境,并提出明确建议,帮助公议先生消解烦恼。所以任意是他的益友。

答案示例二:孔子认为益友是与正直之人、诚实之人、见闻广博之人为友,损友是与谄媚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夸夸其谈的人为友。任意不再奔波劳苦,于是劝告公议先生改变自己,一番夸夸其谈使得一个正直刚毅的人变得沉默。所以,就公议先生而言,任意是他的损友。

14.郑大纯的学行符合《论语》中“君子”的标准,请从下面两则中任选其一,并结合上文相关内容加以分析。(6分)(18年海淀期中)

①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

6分:

君子的标准是追求知识与道德情操,而不在意自己的物质上的贫困与吃住的简陋。郑大纯整日奔走事奉父母,自己一家妻子儿女吃食简陋,他仍觉得安乐而满足,有一心治学,安贫乐道的精神。后来他为同乡的病而错过会试,也可见他心中追求道德至关重要。

对君子的解读正确,2分;事例符合观点,分析有说服力;4分。

不为中第而改变文风,改变心中的“义”,不再应考,体现了他注重情操而非物质享受;君子忧道不忧贫是告诫人们要关心是否言行符合仁、礼,并不担心生活是否贫苦,郑大纯不顾自己是否贫穷,将衣服给丧子的老人穿,替人尽孝道,行心中大义。

对君子分析充分且有一定深度,第二点分析稍有欠缺。可以给6分。

②以下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对这一句话发表看法。(18年朝阳期中)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每周精选

声明:本文来源于点睛语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19北京高三一模论语知识点

港珠澳大桥23日正式开通,2019年高考知识点请牢记2018-10-23

北京卷语文高考知识点免费下载2018-10-24

改革开放40周年高考知识点2018-12-19

没有更多了

  • 2024北京高三一模

  • 2024选考科目要求

  • 专业录取分数线

  • 2024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海淀一模试题

  • 西城一模试题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