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自主招生论文频频造假?公开问责让制度“长牙”

2018-08-22 10:08|编辑: 谢老师|阅读: 184

摘要

自主招生面前,学生论文和专利的大面积造假,学校的集体沦陷,问题可能就出在处理从未动真格:制度的“牙齿”长齐了,但缺乏足够“咬力”;纪律的“高压线”架设了,但是没有全天“带电”。

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的新闻,自从网上推送之日起,“剧情”一波三折,不断偏离人们的想象,不过,随着各路媒体报道的深入,纪检监察部门的努力,事实真相水落石出:答题卡“调包”是假,论文造假却是真。

这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吗?最初,人们质疑其中一位苏同学平时学习成绩的时候,有网友称苏同学已经通过某师大自主招生初试,以此作为“学霸”的证据,岂料学霸不学霸还没来得及证明却被神通广大的网友爆出新的“实锤”:自主招生的论文均为抄袭。公开报道显示,涉事苏同学所在郑州一中还有另外四位同学的论文也存在同样问题。近日更有媒体爆料称: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论文涉嫌造假,自主招生遭遇信任危机。

又是一波舆情发酵。其实,自主招生的论文造假,早已是一些地方公开的秘密,而这样的乱象,也并没有超出人们的想象,尽在情理之中——

其一,学校和社会,是无缝衔接的。社会上存在的假丑恶现象,都会程度不同地在校园里渐次呈现。专家、学者、官员都被爆论文造假,学生(当然,学生家长、老师可能是主谋)置身其间,耳濡目染,能出污泥而不染?

其二,只要有试卷之外的加分项目,只要是主观评价,被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异常活跃。伺机、乘机、投机,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

其三,某项活动、行动,一旦有隐蔽的运行空间,脱离公众关注的视线,就有弄虚作假的时间、空间,除非监管即时到位。

在不少省市,考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之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获奖;文科类竞赛获奖;科技创新类奖项;论文、专利。具有专利发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者是出版过文学作品专著等;单科成绩或是综合成绩十分优秀。这里面,论文专利类,可操作空间最大,买卖造假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也相对最低。面对5分、10分、30分甚至更多专业加分等诱人条件,学业、考试重压之下的学生以及家长,能不怦然心动?而最终,心动不如行动。

那么,制度设计者,是不是应当早有这样“坏的打算”?是不是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对策预案?

自主招生政策的推出,是对基础教育单一分数评价制度的调整,意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高校关注学生学科成绩之外的其他能力与素质,并无不妥。自主招生现在发现种种乱象甚至“黑幕”,取消自主招生的呼声又开始浮现出来。但理性地说,脏水要泼,不能连孩子一起泼掉。问题的关键还是,怎样扎紧制度的笼子?换一个当下流行的说法,让制度“长牙”。

事实上,高校自主招生中的论文和专利造假问题,早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2017年,教育部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2018年,教育部进一步细化对自主招生中提供虚假报名材料的考生的处理办法,明确在报名阶段查实的,取消其自主招生报考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资格;在入学前查实的,取消其入学资格;入学后查实的,取消其录取资格或者学籍。对于学校、单位和个人在自主招生中徇私舞弊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取消报考资格、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追责问责、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制度的设计,不能说不严格,而在自主招生面前,学生论文和专利的大面积造假,学校的集体沦陷,问题可能就出在处理从未动真格:制度的“牙齿”长齐了,但缺乏足够“咬力”;纪律的“高压线”架设了,但是没有全天“带电”。

对比研究公款吃喝问题的破解路径,我们可以有更清晰的判断、更深刻的体会。早些年前,街头,巷尾,村口,哪里都有公款吃喝者的身影。无论因公因私,只要能纳入名目,一律公款买单。有人做过统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出台的相关禁令多达上百项。相关部门的规定越来越细,但言之谆谆,听之藐藐,吃喝之风,屡禁不止。而在2012年底,“八项规定”全面实施之后,公款吃喝遭受“史上最强”打击,直至今天,人们再也难以见到任性挥霍公款的“饕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公款吃喝,为什么很快得到有效遏制?原因在于,过去的查处,大都是“自罚三杯”轻松过关,而现在,深挖严查,公开问责,并且指名道姓。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一个“公开问责”, 管住了一张张大嘴,胜过了上百个红头文件。自主招生中塌方式造假现象,令人痛心,因为涉事的主体都是不满20岁,尚未踏入社会的高中生,当然,大多数论文造假,并非他们独立完成,可能是父母师长的越殂代疱,可能是几代人的共同谋划。有关部门如果从高中学校、自招院校以及学术期刊三个路径进行逐一排查,最后逐一追责问责,指名道姓,公开通报。相信问责只要正式开启,就足以震慑投机取巧者,吓退弄虚造假者。

公开问责的最大意义是,可以倒逼所有环节各负其责:学术期刊会恪守科学、客观、公允的学术品格,不是盲目选用关系稿、人情稿、付费稿;自招院校可以借助面试等简便形式复核写作背景,复盘研究过程,将造假者淘汰出局;高中学校更会对学校的公信力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从源头上把住自主招生的“进口关”,而不会沦为造假的助推者、合谋者。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高考升学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bj-gaokao)综合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自主招生论文论文造假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相关问题答疑2024-04-23

2024年北京中考中招政策图片版解读2024-04-23

2024强基计划高考裸分入围的院校盘点2024-04-23

2024强基计划单科“小破格”入围的院校2024-04-23

2024高考10个热门工科专业2024-04-23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