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17高考备考:高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总

2016-10-27 10:37|编辑: 刘老师|阅读: 414

摘要

高中语文中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在高考备考中,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高中语文中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在高考备考中,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引用传说故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增加文采;含蓄隽永, 言有尽而意无穷…

  2、表现手法类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反语(反讽):有两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说明 描写 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描写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①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品质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故事发生背景,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渲染(烘托)气氛、⑤预示人物命运⑥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

      例:①(海淀二模) 请分析文中画线语句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对应文段】阳光下闪着一个很大的湖,湖心有一小洲,一条柳堤如绸带从岸边飘到洲上。湖的彼岸,有一座不高的山,绿云间露出古寺的一角红檐。

  要点:照应前文《适园小记》中的相关内容,写出了胡令行工作生活的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用环境的优美衬托胡令行品行的美好。 (答对3点即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②(朝阳二模)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小说第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6分)

  【答案要点】要点一:运用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1分)要点二:运用反衬、拟人的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瓦萨卡沮丧、自卑的心境。(2分)要点三: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主人公瓦萨卡的处境艰难做铺垫。(1分)要点四:点明主人公心情烦闷,与小说结尾“觉得心里有一丝暖意”形成对照,突出人物的心理变化。(1分)要点五:照应题目,与结尾呼应,使作品结构完整。(1分)

  情节的叙述方式:重点是插叙和倒叙。

  插叙是文章情节宕开一笔,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阅读的趣味性,更能补充介绍与小说题旨相关的背景和情节,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旨。

  倒叙是小说以逆时间的方式进行叙述,往往先交代小说的结局或中间情节,然后再去追溯故事如何一步步发展至此。

  倒叙可以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种“间离”效果,使读者能始终保持对小说事件的清醒意识,更好地去思考小说想传达的主旨;倒叙可以营造情节的悬念性,激发阅读兴趣;倒叙使得情节叙述更曲折更丰富,增加阅读趣味。

  鉴赏类题型

  (朝阳一模)17.本文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⑸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5分)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拟和对比的手法,(2分,要点:“比拟”或“拟人”、“对比”),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信安静舒缓和电话咄咄逼人的特点(2分,要点:书信和电话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书信的喜爱,对电话的厌恶(1分,要点:作者对书信或电话的态度)。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

  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例:①(2010朝阳一模)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①妈妈生癌没钱看病,哑巴哥哥在家种地,说明他是农家子弟,出身贫苦。②师政委问候他时他目光拘谨;向组织提要求时涨红了脸,垂下了头,慌张;说明他性格拘谨腼腆。③上战场前还想着给妈妈治病,说明他孝顺。④自述打仗不会怕,说明他勇敢。⑤提要求时觉得自己的要求太高,说明他纯朴。⑥被错加荣誉后执着地予以澄清,说明他诚实。(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每答对1点给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说明1分。)

  ②(海淀二模)小说中的胡令行是怎样一个人?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物?(不少于200字)(10分)

  第一个问题(3分)胡令行是一个有才能、志趣高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学生、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意思对即可) 第二个问题(4分)对胡令行的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通顺(3分)

  2、物象的分析:

  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渲染气氛 C对内容的充实作用;D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E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结构---内容—情感)

  如:①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民解难。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驰《心中的芦苇》)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

  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4)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②(2010北京高考《海棠花》)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五)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线索作用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拟人化作用。

  (2010全国卷 《灯火》)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六)其他:

  1、词语理解型:

  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语境义】【例】理解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唐弢《琐忆》)

  答案 造谣毁谤

  【指代义】指代义是指某个词语在行文中指代了上文或下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某几句话或某个语段的含义。理解指代义,要确认词语所指代内容及其范围、位置和层次等。词语的指代义有两种形态。

  ①代词形态,即用代词来指代某个意义。

  ②非代词形态,即用非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例: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说出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味道”的含义。(2分)

  【答案】如同“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一样的由秋虫引发的各种内心感受。

  【概括义】概括义指某个词语对上下文的某一段文字内容所概括的意义。理解词语的概括义,一般要准确地理解原文某部分所说明或阐述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意义。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题目。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较比细微,又较比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节选自《景泰蓝的制作》)

  从全篇看,最后一句中的“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

  问:从全篇看,最后一句中的“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

  A. 掐丝、点蓝、烧蓝和打磨 B. 点蓝、烧蓝和打磨

  C. 景泰蓝的特殊工艺过程 D. 以上几项都概括得不对

  答案 B

  【表面含义与深层含义】

  (海淀二模) 18.小说结尾说“朱慨然觉得自己已找到了令行的‘适园’”。根据文意解释句中“适园”含义。(4分)

  答案:适园是怡人性情,适人意趣的山水佳胜之处(2分),是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美好之地(2分)。

  2、句子理解型:

  例 1 悲情帝王 (节选) 朱琦

  中国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李后主,不是因为他做过帝王,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是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亡国之君,却写下了不朽的词章。

  南唐国的兴亡让无数人感慨,但是今天,无论是在李后主曾经被软禁三年的开封,还是在他当了十几年帝王的都城金陵,我们都找不到他和他的南唐国留下来的一瓦一砖、找不到他留下来的任何痕迹。这令无数人感到遗憾和感叹,但我却并未觉得惊奇,沧海桑田使多少开国皇帝和所谓的圣明天子也未留下任何痕迹,何况是一个风雨飘摇中的江南国主?但是,李后主的词留下来了,至今广为流传。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上下两句本是诗人与帝王的鲜明对比,但是两句都可以用在李后主一个人身上,他的宫殿早已荡然无存,但他的词却会永远流传下去。 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吧。

  ①文段中引用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赋予了诗句怎样的新含义?

  【参考】李白的诗句原是把屈原和楚王当作两种对立的人生典型来写,楚王的宫观台榭已变成了荒山古丘,而屈原的辞赋作品却如日月经天永放光芒。这里是指李煜的宫殿也已荡然无存,但他的词却会永远流传下去。

  ② 第二段说“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中国人记住李煜,不是因为他做过南唐后主,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从政治的角度讲,他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亡国之君,但从文学上讲,他却写下了千年不朽的词章。

  例2、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4分)

  答案:此处“楼房”、“月亮”用的是比喻(或象征)手法。“楼房”代表物质文明,“月亮”代表精神文明。画线句的意思是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4分。答出“用比喻”1分,答出比喻内容1分,答出画线句意思2分)

  3.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这种方法在社科文、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中用得最多,也行之有效。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例4:“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结合第②③段,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的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 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摩托用上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 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 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韩少功《夜晚》)

  答案:①月亮是农村明显的标志。②只有在农村,人们才能看到真正的月亮③月亮是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题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①概括内容,②揭示主题,③提示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简洁新颖。⑥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①《小鸟,你好》从全文来看,本文以“小鸟,你好”为题,有什么妙处?

  (5分)要点: ①以“小鸟,你好”这样的问候语为题,亲切、灵动,能更好地体现作者与自然和生命的对话与交流(2分); ②文章多处提到“小鸟”,小鸟是作者描绘的自然物中最具生命活力的代表(或小鸟是触发作者感悟的最重要的形象)(1分);以“小鸟,你好”为题,能更好地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传达出作者在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活力之后发出的对生命的问候(2分)。(意思对即可)

  ②(朝阳一模)联系全文,概括“催魂铃”的含意及作用。(7分)

  “催魂铃”的含义是:电话铃常常突然而至(1分,要点:“突然”),催人接听(1分,要点:“催人接听”),干扰了生活的宁静,令人惊恐不安(1分,要点:“干扰宁静”或“令人惊恐不安”)。

  在文中的作用是:以“催魂铃”为题,醒目有趣,引起阅读兴趣(1分,要点:作为题目的作用);贯穿全文,首尾呼应,起到线索作用(1分,要点:结构作用);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恶(1分,要点:表达的情感);表现了对现代社会生活中喧嚣浮躁的现象的批评(1分,要点:表达的主旨)。

  5、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6、鉴赏语言:含蓄隽永、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自然清新、质朴平淡、典雅富有文采

  ①(06北京高考《给书虫当夫人》)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案:幽默(风趣 诙谐);富于书卷气

  ②(东城年前期末《必也正名乎》)18.通读全文,试举文中一两句话,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本文语言质朴平易,诙谐生动,似与挚友聊天、说私房话,絮絮叨叨 ,不瘟不火。如“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在平和的语气中将自己的想法道出,那种促膝而谈的亲切,那种随意而说的轻松在文中随处可见,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声明:本文来源于家长帮论坛,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17高考高考现代文

2017高考备考:高考英语语法之单选题解题技巧2016-08-30

2017高考选专业:未来十年需求量大的五个大学专业2016-08-31

2016年农村贫困地区高招专项计划成果:9万多学子受益2016-09-01

2017高考注意!如何尽快适应高三生活!2016-09-02

2017高考填报志愿:你需要早点知道的志愿规划!2016-09-13

没有更多了

  • 2024北京高三一模

  • 2024选考科目要求

  • 专业录取分数线

  • 2024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海淀一模试题

  • 西城一模试题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